為引導青年學子在破解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中貢獻青春力量。7月10日,廣州商學院紫荊志愿服務隊赴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祥景種養專業合作社調研“嶺南金果”——砂仁。開展“AI助力鄉村振興,IP賦能綠色經濟”主題調研活動。
紫荊志愿服務隊通過參觀砂仁種植基地、采訪相關種植人員,以實際行動探索砂仁產業IP的創新路徑與制作實踐。

在種植基地負責人的介紹中,砂仁的生長對環境有特定的要求,適宜的種植區域需具備溫暖濕潤的氣候,冬季溫度不低于0℃,同時需要70%-80%的遮陰度,避免強光直射及強風。為此當地采用林下經濟形式,借助天然防風林或人工屏障擋風,富含礦物質的肥沃土壤和充沛降水。赤坑砂仁這一特色產業已形成規模化種植格局,在赤坑鎮已建成2200多畝砂仁種植基地,帶動農戶合作種植1400多畝,為產業發展筑牢了根基。
作為“四大南藥”之一,砂仁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的顯著藥用價值廣受認可,其市場需求也呈現持續向好的態勢。此次對砂仁產業的實地調研,讓紫荊志愿服務隊深入了解到“赤坑砂仁”的品質優勢與發展潛力,為接下來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推廣工作注入了充足信心,為助力這一特色物產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

赤坑鎮依托當地砂仁種植資源,在加工生產環節持續發力,通過產業鏈延伸與產品創新,讓這一特色物產煥發更強的經濟活力。據了解,赤坑鎮政府積極推動“合作社+農戶”模式,在擴大種植規模的基礎上,重點扶持砂仁加工產業升級。其中,廣寧縣祥景種養專業合作社構建起當地完備的產業鏈——除銷售砂仁干果外,已成功研制出砂仁茶、砂仁足浴包等深加工產品,通過對原料的深度開發,顯著提升了砂仁的附加值,讓這一傳統藥材衍生出更豐富的經濟價值。
“目前合作社砂仁相關產品年產值已達400多萬元,年產量穩定在10萬公斤以上”砂仁種植基地的負責人向服務隊介紹。加工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拓寬了農產品的市場渠道,更成為帶動農戶增收、推動地方特色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在省農科院技術支持下,赤坑鎮鎮委鎮政府指導合作社通過“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將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工作結合起來,輻射帶動78戶村民,戶均年增加1.2萬元以上。以扶貧與種植業結合起來培育出的“金果”砂仁,正在深刻詮釋著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紫荊志愿服務隊在實地調研后,結合赤坑砂仁的優勢與新興科技為祥景種養專業合作社提出了三大賦能計劃:
1.建立砂仁生長AI監測系統
2.開發區塊鏈溯源平臺
3.打造“赤坑砂仁”數字IP

從初級農產品向保健品、藥品等高附加值產品轉型,是產業升級的關鍵。紫荊志愿服務隊將重點幫助“赤坑砂仁”建立深加工體系,開發出新的高附加值產品。
如今,在赤坑鎮的田間地頭,紫荊志愿服務隊看到了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這不僅是當地農民的致富密碼,也是生態與經濟和諧發展的生動實踐,更是科技與傳統農業的深度融合。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赤坑鎮正憑借著砂仁產業,譜寫獨屬于赤坑人民的發展道路,在保有綠水青山的同時向著擁有金山銀山的未來大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