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非遺換新彩,青春力量助傳承——湖南一師“惠溪知行”鄉村振興促進團探索會溪坪傳說活化路徑
(通訊員:孟琪 劉婉瑩)7月9日,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惠溪知行”鄉村振興促進團走進湘西古丈縣古陽鎮會溪村,對會溪坪傳說縣級非遺傳承人粟光斌展開深度訪談。團隊從非遺文化傳承、文旅產業發展、青年創新賦能三個角度,探討了這項千年非遺的傳承現狀與活化路徑。
圖為團隊成員與非遺傳承人粟光斌對話交流
銅柱挺立,古碑為證,“萬古不朽”的文化傳承。會溪坪傳說,作為湘西地域文化中一顆璀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明珠,承載著當地深厚的歷史積淀與民族精神記憶。青山綠水間,土司文化在此延續,團隊成員在粟光斌的講述下,深刻感受到了會溪坪傳說所蘊含的文化價值與精神內涵,對其在當代社會的傳承與發展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文脈傳承,景旅共生,堅守與創新的雙向奔赴。在湘西永順的青山綠水間,會溪坪傳說如一條流淌千年的文化長河,滋養著這片土地。粟光斌正積極推進將古老傳說融入自然景觀,以“酉水畫廊”為主題,打造出“銅柱記事”“土司傳奇”等沉浸式文化場景。在他的構想中,團隊成員感受到了“堅守中創新,傳承中發展”的魅力。文脈與山水相融,讓古老傳說在新時代煥發新生。
青年知行,賦能鄉村,讓千年非遺活在當下。非遺不是塵封的古董,而是刻在民族基因里的生存智慧。“文化傳承不能一成不變,要在堅守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才能讓古老的傳說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粟光斌堅定地說道。碑中的密碼,不該將土司文明塵封;青年的學習,讓土司城從碑文中走出,通過青春演繹活在當下。
圖為實踐團與非遺傳承人合影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指出“要把這些中華文化瑰寶保護好、傳承好、傳播好。”非遺傳承不僅是歷史的回響,更是青春與時代的對話。“惠溪知行”鄉村振興促進團以實際行動踐行著青春與時代的對話。他們用知行合一的實踐,讓古老文脈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為千年非遺注入源源不斷的生命力,書寫著屬于新時代的文化傳承篇章。
作者:孟琪 劉婉瑩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