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北盛夏的蟬鳴中,南京財經大學“鉗力無限”暑期實踐團隊前往盱眙全球龍蝦交易中心進行深入調研。作為盱眙縣發改委旗下農業發展協會的招商運營辦公室主任,魏黎浩以嚴謹的產業視角,為我們解構了盱眙龍蝦從“產量競爭”向“品牌生態”的轉型密碼。
圖為盱眙全球龍蝦交易中心大廳。董婧璐 攝
品牌戰略:從水產品到價值鏈的質變
“盱眙龍蝦早已跳出單純的水產維度。”魏黎浩指向交易中心內品牌專區強調。通過調研我們不難發現,在湖北潛江等地以產量規模取勝時,盱眙早已率先構筑了品牌護城河。“紅胖胖”、“蝦神”等頭部品牌已形成全產業鏈閉環,於氏餐飲旗下“蝦神”品牌更是覆蓋全國百余家加盟店,配套專屬調料研發中心、培訓學校及標準化供應鏈體系。網絡數據顯示2024年盱眙龍蝦產業總值達563億元,其中品牌溢價貢獻率超行業均值30%,其中全球龍蝦交易中心承擔了全縣40%的龍蝦集散功能,產品直供北上廣深及東北高端市場。
圖為龍蝦分揀現場。龔香香 攝
技術迭代:四次養殖革命構筑品質壁壘
面對我們對產業根基的追問,魏黎浩主任系統地梳理了盱眙龍蝦養殖的技術躍遷。第一階段是在2000年前后,由于粗放式塘養暴露近親繁殖問題導致了種質退化。于是在第二階段,他們實行了稻蝦共作模式,創新性引入南農大“盱眙紅一號”雜交蝦種,實現“一季稻一季蝦”生態循環。第三階段則是平田規模化階段。以千畝連片作為基地統一的標準,將單位畝產穩定在400-500斤左右。大棚工廠化的第四階段則努力突破季節限制,實現水溫調控、精準供氧等技術的應用,力求年產能提升300%。他補充道,“正常水質深度誤差超過1.2米就會導致龍蝦大規模死亡,而大棚養殖能將水體環境參數波動控制在±0.3℃。”
市場轉型:從單一交易到民生樞紐
占地200余畝的交易中心正在經歷功能嬗變。我們了解到,在原規劃的11棟樓宇中,8號樓將轉型為蘇北最大農產品電商集散中心,由山東臨沂金海棠電商運營。“南杭州北臨沂的電商格局在此落地。”魏黎浩笑著說道:“更關鍵的是民生功能擴容——9月我們將啟動的二期工程,進一步承接縣城商城市場搬遷,多增設蔬菜、家禽、冷鏈等綜合交易區,構建覆蓋全縣11鄉鎮的農貿樞紐。”
圖為魏黎浩主任講解中心未來發展戰略。龔香香 攝
運營機制:構建產業服務生態
面對我們對盱眙龍蝦發展可持續性的關切,魏黎浩再次詳解了其背后的運營支撐體系:“首先是供應鏈保障,我們招商團隊深入安徽全椒、和縣等龍蝦產區建立直采網絡。面對個體商戶,三年免租期(至2026.3.9)+裝修補貼+專項信貸的扶持政策為他們專門設立。此外在質檢方面,從農業農村局駐場檢疫開始,實現從養殖端到流通端全程監控。70%商戶10月轉營“六月黃”青蟹,形成跨品類產能調配,作為龍蝦淡季銜接。”
深加工破局:指向百億級增量市場
望向在建的8000畝超級工廠,魏黎浩向我們指出了產業新方向:“蝦青素提取、龍蝦酥預制菜等深加工產品毛利率可達初級產品的5倍。所以未來三年,我們計劃將深加工產值占比計劃從18%提升至35%。”可喜可賀的是,目前盱眙已攻克龍蝦殼資源化利用技術,蝦膏提煉純度已達醫藥級標準。
當被問及返鄉緣由,這位曾任職杭州旅游業的主任坦言:“龍蝦產業的技術縱深與品牌張力遠超想象。盱眙用二十年完成從養殖場到創新工場的蛻變,這正是鄉村振興的微觀樣本。”
離開發動機轟鳴的交易市場,我們“鉗力無限”團隊在歸途展開激烈討論。顯而易見,魏黎浩主任提供的不僅是一份產業圖譜,更揭示了區域品牌盱眙龍蝦從產品溢價到生態賦能的升級路徑。在預制菜與消費升級的浪潮中,盱眙龍蝦的“鉗力”正撬動更大的價值鏈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