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就是一個大家庭,家里氛圍好,人家才愿意來。”7月8日,江西科技學院青春派社會觀察服務實踐團來到新民村村委會,與新民村前黨支部書記錢存坪展開座談。回顧在新民村這個多民族聚居的工作歷程,錢書記感慨萬千。
1979年從廣西百色到吉安峽江, 9個民族,不同民俗,從異鄉(xiāng)共同奔赴新故鄉(xiāng)。面對多民族聚居存在的風俗習慣異同等難題,錢存坪書記分享了他的秘籍:“先認同,再共情,始終保持尊重。實踐團成員在錢書記的講述中真切感受各民族在相互接納中建立起的情感紐帶。新民村美美與共的融和樣態(tài),呈現(xiàn)出“和而不同,交融更兼容”的文化特色。
“我們幸福啊!大家住在一起,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團結互助!”實踐團成員在新民村的走訪調(diào)研中,聽侗族黃世寧作為“僑一代”,講述了新民村僑民的一路發(fā)展,回顧往昔,他看著身邊嬉笑的孩童露出幸福的笑臉。在實踐團成員們和傣族章阿姨一同搶收完鄰居夏曬的玉米后,章阿姨笑著走過來,對實踐團成員說:“怎么能不幸福呢?現(xiàn)在生活好起來,鄰里之間互幫互助,我們都像一家人。”
從28平的安置房到三層自建房,從自家養(yǎng)殖業(yè)到區(qū)域興旺果樹繁茂,我們一同見證僑民們從局限于單一收入模式轉變?yōu)閾肀?chuàng)新思維、拓展致富渠道的開放狀態(tài);一同感受新民村的發(fā)展,正在如村名的期盼,在政府引領下共筑民族共同體,9個民族的“新生之民”用勤勞雙手創(chuàng)造富足,在自治更共治的和諧共生中唱響多彩民族樂章。
文字丨隋瓏 余京京 王敏
圖片丨寇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