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安徽中醫藥大學少荃湖校區新安醫學文化館內,一場文化體驗活動順利舉行。本次活動由校團委指導、大學生新安醫學學社主辦,旨在通過深度參觀與互動體驗,幫助學生全面了解新安醫學的歷史底蘊與學術特色,深化對學校文化傳承的認知。
新安醫學文化館門前,跟隨講解員的步伐,參觀者開啟了穿越新安醫學千年歷史的旅程。
第一展區:山水新安,風雅徽州
步入首廳,“歷史沿革”主題映入眼簾。液晶屏上徽州風光紀錄片徐徐展開,黃山奇峰與古村落交相輝映。展板詳述徽州建制變遷:自宋徽宗定名“徽州”,至明清成為文化沃土,地理的封閉孕育了獨特的區域文明。展柜中,《赤水玄珠》明代刻本與徽派版畫靜立,印證徽州刻書對新安醫學傳播的貢獻。墻上的《烏聊匯講》木雕,再現明代醫家集體論醫場景,揭開我國醫學授課先河。
第二展區:守正創新,輝煌歷程
移步至“醫學源流”,黃賓虹手書的新安醫學源流卷軸懸于右側,左側長卷勾勒出晉唐至民國的醫學發展脈絡。展柜內,南北朝醫家羊欣的碑帖、清代進士高學文“天下明醫出新安”手稿尤為矚目。胡適贊譽王仲奇醫術的手跡與民國徽州國醫學校畢業證書并列,無聲述說新安醫家的科學精神與教育傳承。
第三展區:大醫精誠,世家流芳
“新安明醫”展區以24位醫家事跡為核心。明代汪機“新感溫病說”,清代汪昂“暑必兼濕說”、葉桂“衛氣營血說”“清養胃陰說”、鄭宏綱鄭樞扶父子“養陰清肺說”、許豫和“瀉熱存元說”、羅浩“瘟疫截斷說”、余國珮“燥濕為綱說”......世家展區中,“張一帖”內科與鄭氏喉科譜系綿延數百載,李濟仁“國醫大師”證書與黃氏婦科26代傳承圖,彰顯新安醫學“活態”延續的奇跡。
第四展區:百家爭鳴,學術之光
“各家學說”展區以新安江水系圖開篇,隱喻學術流派匯入中醫長河。方有執重訂《傷寒論》的文獻、固本培元派四大理論展板并列,揭示新安醫家對經典的重構與創新。泥塑場景再現人痘接種術防治天花的創舉,而溫病學說展區則陳列葉桂“衛氣營血”手稿與鄭宏綱“養陰清肺”治則圖解,展現新安醫家應對瘟疫的智慧。
第五展區:仁心仁術,儒醫風骨
“儒醫心傳”展區以程衍道幻影成像為核心,演繹其儒醫雙修的心路。展柜中鄭宏綱“一腔渾是活人心”篆印處方、程杏軒《醫述》原稿,詮釋新安醫家濟世情懷。
第六展區:百花齊放,古今輝映
末廳“各科成就”分本草、針灸、臨床三區。玻璃展臺內,《醫宗金鑒》十四經脈圖與清代針灸器具并列;觸摸屏中收錄10部新安古醫籍電子版,供訪客翻閱。歙縣曹氏外科“外病內治”文獻、江考卿《傷科方書》手術記載,凸顯新安醫學在專科領域的精進。
第七展區:傳承創新,全面推進
文化館的最后一個展區主題是現代發展,在這里將會看到新安醫學在新時代的傳承創新,全面推進。
尾廳“現代發展”展墻以時間軸勾勒新安醫學從文獻整理到國家級科研的跨越,李濟仁工作室照片與“新安醫學研究集成”獲獎證書,昭示傳統與現代的深度融合。
講解員講解新安文化(鄭欣月攝)
新安歷史沿革(鄭欣月攝)
徽州府志(鄭欣月攝)
儒學獨茂展墻(鄭欣月攝)
24位代表性新安明醫(鄭欣月攝)
學說展板(鄭欣月攝)
通過參觀新安文化館的活動,加強學生對新安醫學悠久的文化和歷史的精髓的了解,讓學生親身感受新安醫學與安中醫由古至今的巨大發展和歷史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