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紅巖精神,鑄德育豐碑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德育是教育的根基。德育是教育之首,是教育的靈魂所在,賦予知識以溫度,給予智慧以方向。在黨領導人民的偉大革命的歷史進程中,總有一些精神如璀璨星辰,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總有一些事跡似激昂戰歌,鼓舞我們奮進的步伐。紅巖精神,便是這樣一座不朽的豐碑,承載著革命先輩們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為當代德育提供了無盡的滋養與強大的動力。
蔡元培先生曾言:“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誠如斯言,一個缺乏道德修養的人,即便擁有卓越的才華和過人的智慧,也可能因迷失方向而誤入歧途,給社會帶來危害。相反,具備良好道德品質的學生,他們心懷仁愛、懂得感恩、堅守正義,在追求知識的道路上會秉持正確的價值觀,將所學用于造福社會、服務人民。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資源,將道德教育巧妙融入各個學科的教學之中。語文課堂上,通過解讀經典文學作品,讓學生感受古人的高尚情操和家國情懷;歷史課上,講述英雄人物的事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紅巖精神就是這樣無私奉獻的光輝寫照。革命先輩們為了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毫不猶豫地奉獻了自己的一切。他們舍棄了個人的幸福,離開了親人的懷抱,投身到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
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也是德育的重要載體。校園文化節、社團活動、志愿服務等,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鍛煉能力的平臺,讓他們在參與中學會合作、懂得奉獻、增強自信。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學生的心靈得到滋養,道德品質得以提升。紅巖精神,是團結協作的有力見證。在殘酷的監獄環境中,革命者們深知團結的力量。他們相互支持、相互鼓勵,共同與敵人展開斗爭。獄中的黨組織巧妙地組織起各種活動,傳遞情報、鼓舞士氣,形成了一股堅不可摧的力量。這種團結協作的精神告訴我們,在集體生活中,要學會與他人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為實現目標而努力。
在新時代,我們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更需要大力弘揚紅巖精神,將其融入到德育之中。讓我們傳承和弘揚紅巖精神,將其深深烙印在靈魂深處,以堅定的信念、無私的奉獻和團結協作的精神,鑄就新時代的德育豐碑,書寫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輝煌篇章!
作者:高芳娜,沈夢瑤,陸露,張燦,彭鈺婷,陸曦晨,王雨萱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