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的尾巴
在山鄉采風時,我看見一個捕黃鱔的人,他手里拿著的那只小巧精致的捕捉籠引起了我的興趣。
那個籠子的體積不大,進口由一圈輕薄的篾片編織而成,朝里呈旋渦狀。捕黃鱔時,往籠子里放些蚯蚓、螺肉、蠅蛆等做誘餌,就能引誘貪吃的黃鱔從進口鉆進去。
其實,這個捕黃鱔的籠子并沒有什么復雜的機關,關鍵在于那一圈篾片。原來,黃鱔的尾部特別敏感,只要一碰觸硬物就會向前游動,不知后退。人們根據它的這個特點設計了捕捉籠的進口,讓鉆進籠子的黃鱔老老實實待在里面不出來。倘若黃鱔敢于后退,那么這個籠子是無法囚禁住它的。
黃鱔的尾巴是黃鱔的敏感點,也是它的缺點和弱點,使它鼓不起勇氣后退,從而無法擺脫接下來的命運。若能鼓起勇氣后退,那么黃鱔的命運將大有不同。
在我們的人生里,也有這樣或那樣像黃鱔的尾巴一樣的“敏感點”,那是我們不愿也不想去提起、去碰觸、去直面乃至去克服的缺點和弱點,因此常常被人操控和利用,從而逃不出那只事先設計好的“樊籠”。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毫無弱點的人,有的只是懂得改正缺點,知道彌補自己短處的成功的人。
時間:2022-09-07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黃鱔的尾巴
- 在山鄉采風時,我看見一個捕黃鱔的人,他手里拿著的那只小巧精致的捕捉籠引起了我的興趣。
- 09-07
- 一杯水的重量
- 有一位講師正在給學生們上課,大家都認真地聽著。寂靜的教室里傳出一個渾厚的聲音:“各位認為這杯水有多重?”說著,講師拿起一杯水。
- 09-07
- 樹的什么部分最重要
- 弟子們紛紛回答,有的說是枝,有的說是葉,有的說是花,還有的說是果。他們還各自說出一通重要的理由。
- 09-07
- 撲滿哲學
- 漢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公孫弘被國士舉薦入京。當時鄒長倩送給他一個撲滿,要他警戒“入而不出,積而不散”的危險。
- 09-07
- 一杯羊羹
-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互相攻伐。公元前607年,鄭國攻打宋國。有個叫羊斟的人,是宋軍主帥華元所坐戰車的車夫。
- 09-07
- 籠中之鳥
- 它渴望飛出牢籠卻無法飛離,便踡縮在漂亮的單杠上,蹲成一種飛狀,默默想著心事,想著在綠色的林海歌唱的使命,抱著最后的希望等盼奇跡
- 09-06
- 你自己選擇
- 有一天,一個年輕人問薩特:“我有個困惑已久的問題,我想參軍,為國效力,但是,家中父母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太好,需要我照顧……怎么
- 09-06
- 苦難的作用
- 見弟子們一臉疑惑,大師解釋:“在一大片荒涼的土地上,有一棵孤零零的樹,樹枝已經逐漸枯萎,一只鳥兒一直住在這棵樹上。
- 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