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磨細語
鄉野深處,那盤古老的石磨,依然在磨坊的暗影里緩慢旋轉。它厚重的石輪轉動著,摩擦著,發出低沉而悠長的呻吟。每一次滾動,都像光陰碾過時發出的嘆息,沉重地壓在心上。磨盤上的紋路,深深淺淺,早已被無數次的碾軋磨蝕得有些模糊,仿佛一張被時間反復摩挲、字跡漫漶的古老書頁,無聲地承載著過往的重量。
每日清曉,天光尚且朦朧,磨坊里便響起谷物傾倒入磨眼的聲音。飽滿的麥粒、金黃的玉米,帶著土地深處的溫熱,紛紛投入石磨深暗的入口。石磨如同一位沉默的巨人,張開嘴,開始它永無休止的咀嚼。谷物投入的瞬間,先是輕微的“沙沙”聲,旋即被石輪碾壓的沉悶低響所吞沒。那聲音仿佛來自地底深處,是一種亙古的、不容置疑的節奏,一下又一下,穩穩地撞擊著黎明前的寂靜。木軸吃力地轉動,發出吱呀的呻吟,仿佛不堪重負的筋骨在呻吟,每一道裂縫都無聲地訴說著經年累月的辛勞。
石輪緩緩旋轉,碾壓之下,堅硬的顆粒漸漸碎裂、解體。細密的面粉開始從石磨的縫隙間簌簌落下,起初是零星飄散的雪沫,繼而匯成一道細密而持續的粉流,無聲地墜入下方承接的布口袋中。那粉末潔白、輕盈,如同新降的初雪,一層一層,安靜地堆積起來?諝饫飶浡_谷物被碾碎后散發出的獨特馨香,那是一種混合著陽光、泥土和干燥根莖的氣息,溫暖而踏實。這香氣,仿佛就是被時間之手細細揉碎了的、屬于田野和季節的魂魄,悄然彌漫于整個空間。手指輕觸那堆積的面粉,柔軟而微涼,每一粒都曾是飽滿的麥穗,在田野的風中驕傲搖曳過,如今卻如此靜默地躺在這里——被碾碎,被重新塑造,成為另一種延續。
磨坊的窗欞狹窄,陽光艱難地擠進來,在昏暗的室內投下幾道斜斜的光柱。無數細微的面粉顆粒在光柱中浮沉、飛舞,如同無數微小的星辰在既定的軌道里無聲運行。它們被光點亮,顯出金色的輪廓,又迅速隱沒于周圍的暗影里。我長久地凝視著這光塵之舞,它們永不停歇地旋升又沉降,仿佛時間本身具象的微粒——無形流逝的分秒,竟在此刻顯出了如此具象的形態。它們無聲地落滿木梁、石臺,也落滿靜立于此的人的發梢和肩頭,如同時間輕柔覆蓋的、一層無法拂去的細雪。
日影西斜,漸趨黯淡。當最后一捧谷物終于耗盡,石磨的旋轉也慢慢停下。那沉重的石輪,仿佛耗盡了所有力氣,發出最后一聲悠長的嘆息,歸于沉寂。磨坊里的聲響驟然消失,只余下一種巨大而空曠的靜,仿佛方才那永不止歇的聲響,已將這小小的空間徹底掏空?諝庵袕浡拿娣蹓m埃,還在微弱的光線里做著最后的懸浮,緩緩沉降。伸手拂去石磨表面堆積的薄粉,指腹觸到的是石頭的冰涼,以及那被歲月和糧食共同打磨出的、深沉光滑的質感。石紋的溝壑里,深藏著無數碾碎的過往,成為磨盤身體里無法言說的年輪。
步出磨坊,夜色已然四合,一輪清冷的月亮懸于天幕。月光無聲地灑落,鋪在寂靜的院落,竟也呈現出一種奇異的、如面粉般均勻而蒼白的質地。我回頭望向那沉默的磨坊輪廓,它像一個巨大的、蹲踞于夜色中的謎題。石磨的每一次轉動,都在消耗谷物,也在磨損自身;每一道石紋的加深,都記錄著碾碎的時光。它用磐石的沉重身軀,忠實地將飽滿的顆粒碾成細膩的粉末,這過程緩慢、單調,卻充滿一種近乎宗教的、對時間的敬畏與臣服。
石磨靜止了,但時間并未停下腳步。它只是換了一種更不可見的方式,在月光下,在蟲鳴里,在每一寸無聲移動的暗影中,繼續著它那宏大而不可違逆的碾軋。而我們,這些立于磨盤旁或行走于月下的人,何嘗不是那被投入磨眼的一粒微塵?在時光巨輪的碾壓之下,那些曾經的飽滿、棱角與青澀,終將無聲地碎裂、消解,簌簌落下,沉淀為生命底色里一層無法剝離的粉末。
石磨的紋路依然深刻,它沉默地伏在幽暗之中,等待著下一個黎明的谷物,等待著下一輪無可回避的碾壓與消磨。時間本身,或許就是天地間最古老的那盤石磨,日夜不息,緩慢而堅定地旋轉著,將一切過往,細細研磨成風中的塵埃。
作者:王慶松 來源:安徽中醫藥大學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石磨細語
- 鄉野深處,那盤古老的石磨,依然在磨坊的暗影里緩慢旋轉。
- 06-04
- 泥徑四季書
- 新翻泥土的濕潤氣息,最先輕輕鉆入鼻腔,隨著腳步踏出去,一條鄉間小路便匍匐著在眼前蜿蜒鋪開。
- 06-04
- 我們的國家
- 本文回顧中國歷史,分析近代落后根源,指出社會主義思想結合國情促發展,肯定成就并強調將邁向復興。
- 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