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了解到《白日夢想家》這部影片是偶然聽到了《Stay Alive》這首片尾曲,放松、輕快、明亮是我對這首歌的印象,聽著耳機里機械鐘表一點點走過的聲音,伴著歌手縹緲如在云端的聲音,看著歌曲封面、網易云音樂的評論和歌詞。我想這一定是一部給人以人生啟迪的電影,肖想已久,正好趁著這次機會觀影一番。
其實我已經很久且很少看影視作品了,一部分原因是一些影視劇的劇情實在冗長,另一部分原因是我總能總結出情節發展的一種規律,可能是由于直覺,可能是由于現在的影視劇套路都已被用盡,只能反復重復。許多人會因為劇透而放棄去看一部作品,我也不例外。但好的作品就是能在你隱隱約約知道結局后依然打動你,《白日夢想家》于我而言便是這樣。
《白日夢想家》的劇情很緊湊也十分引人入勝,我跟著時間軸走,并沒有試著去預知太多劇情。只是在攝影師尚恩告訴沃爾特他沒有看到25號底片是一個真正的遺憾,我知曉了那張底片上一定會是沃爾特,但這張照片會怎樣呈現他呢?在他尋找到25號底片前仍是未知。而當25號底片呈現在最后一期《Life》實體雜志上,當沃爾特與謝里爾在陽光下牽手成功,白日夢落了地,化作心與心的貼近。
這部影片想說的很多,愛情、友情、親情,挫折、挑戰、人生, 當結局眼眶微濕之時,它無可非議地感染了我。我們人生的旅途是為了尋找自己的25號底片,但不是意味著眼里只有這張相片,或許尋找的沿路更為重要,我們做白日夢,想去干什么,一切都已準備好,一切都好像在催促,那么就上路吧。“去看看世界,去面對危險,去打破局限,去拉近距離,去尋到彼此,去感受一切,這就是生活的意義。”就現在上路吧!
影片放映完畢,音樂緩緩流淌,心靈還在微微震顫。許是這樣一份激情,第二天我便踏上了火車,慢悠悠地晃進另一座城市。這座城市并非是旅游城市,甚至稱得上是“旅游荒漠”,我的本意也只是來逛逛,我做了很多地方的旅游攻略,又由于各種旅游沒能得以實現。我像沃爾特一樣,在走進車站的幾分鐘前,買票、安檢、進站。我習慣于提前把每件事安排好時間,但靈活的計劃感覺似乎也不錯。因為沒什么要去的景點,我更多地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生活氣息。恰逢周末,偶遇龍舟賽,在湖心島上看人們釣魚、玩航模、遛狗,坐好幾站車去找一個栗子蛋糕,騎車在馬路上摔倒。我更多地感受著,沃爾特在冰島滑滑板的風,似乎穿梭時光,穿越挪威海和歐亞大陸,拂過我的面龐,心曠神怡。
有人在遠處呼喚,說:我要我的白日夢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