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共賞
《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蘭德,不屑安逸的物質生活,選擇奔赴未知的藝術道路。即便肉體遭遇貧苦、病痛的折磨,他依舊堅定不移地走向藝術的至境。在當時黑暗冰冷的社會中,他終于實現了靈魂的淬火。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于我而言,月亮是靈,六便士是肉。靈代表的是超然脫俗的本質和追求,肉則是物質文明的誘惑。然而靈與肉都處在社會的秩序條理下。
我們當代青年應該怎么做呢?拋棄靈性和信仰,讓自己每日算計世俗的物質,成為利欲熏心的人嗎?這是不可取的。受如此現實生活的侵蝕,我們必將成為干癟的物質,成為一堆泯然眾人的行尸走肉。那我們要投入到物欲徹底地躲進世外桃源嗎?這也是不能實現的。世外桃源是純粹的空想,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沒有的。
由此看來,我們應該讓靈性與肉性在人體間維持一個大體平衡的狀態,我們下發行動的意念指導應該在這兩種理念間有節奏地振蕩和擺動。
它們兩者的關系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雖然兩者的實現時常有矛盾沖突,但兩者也可以相互轉化,成為對方的動力。靈魂始終以人的肉身為載具,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才能走向至境。肉體以靈魂為支撐,才不至于在物欲橫流的社會迷了眼,才能繼續追求物質,滿足肉欲。譬如包法利夫人,整日幻想傳奇式的愛情,卻忽略自身的實際條件。她由于物質和精神之間有了很大的脫離,才以至于在男人和商人的陷阱前接連失足,落得個自殺解脫的下場。然而,與之相對比,可以成為正確處理兩者關系的典范人物—瓦夏,雖然一開始在精神追求和物質生活之間困惑迷茫,但是經歷了兩位女性的教育之后,他也認清了自我,思索生活的真諦,不讓自己為之所羈絆。
我們當代青年在這一矛盾的課題上不必停留過長時間,為之所累。有時候,人們為了自己能在時代留下印跡而奮斗,那時他的靈魂追求是大于物質欲望的。然而考慮到現實生活的不穩定性和生存需要,首先滿足物欲也是可能出現的。恰如斯特里克林德最后也明白,極致的理性與非理性都是不可取的。我們只要不走向極端,處理兩者關系得當,雅俗共賞,怎不令人快哉。
時間:2022-08-31 作者:尤月 來源:揚州 關注:
- 大學生的困境
- 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成功的標志,但同時大學生就業難的壓力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現在的大學生都在大學四年的時光里
- 08-31
- 大學生活之我見
- 引領我們走到這里的便是我們青春的夢想。提及夢想,有的人想成為身正德高的人民教師,有的想成為偉大的科學家,我相信有很多人已經有了
- 08-28
- 不期而遇的溫暖
- 已是冬末,北方嚴寒而又漫長的冬天看來就要過去,但是那真正溫暖的春天還遠遠的沒有到來。
- 08-21
- 九寨溝的心跳
- 等待光明,也等待隨即到來的消亡,腦海里閃過一切曾經的美好,也回顧悔省此生所歷的罪惡
- 07-01
- 老屋
- 我沐著冬日的陽光回到了,村口直入位于第三條巷子里的老屋
-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