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探尋甘肅道地藥材的奧秘,實地感知傳統中藥深厚的種植價值與面臨的現實挑戰,8月1日,安徽中醫藥大學第六屆大學生中藥資源科學考察隊一行,懷揣著求知的熱忱,踏上了隴中大地,專程探訪了享有“千年藥鄉”、“中國當歸之鄉”美譽的甘肅省岷縣。此行的核心目的地,便是位于岷縣腹地的當歸研究院——國家級中藥材種植試驗基地。
在試驗基地,科考隊受到了白吉祥主任的熱情接待。在白主任的親自引領和詳盡講解下,隊員們深入田間地頭,開啟了一場沉浸式的學習之旅。他們親眼目睹了不同生長期的當歸植株,從嫩綠的幼苗到根莖膨大的成熟植株,白主任如數家珍般介紹了當歸獨特的生長習性、對環境(如海拔、氣候、土壤)的嚴苛要求,以及精細的栽培管理流程——從選種育苗、整地移栽、水肥管理、病蟲害綠色防控,到至關重要的采收時機判斷和采后初加工技術。隊員們或蹲下身仔細觀察葉片脈絡,或輕撫根莖感受其質地,或用紙筆、相機認真記錄每一個關鍵環節,將書本知識與生動的田間實踐緊密相連。
考察過程中,隊員們不僅聚焦于當歸,也與基地的研究人員圍繞岷縣其他支柱性道地藥材——黃芪、黨參等——的種植現狀展開了深入交流。坦誠的對話揭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現實:盡管這些藥材聲名遠播,價值珍貴,但其栽培種植技術層面仍面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瓶頸”問題。例如,道地種質資源的保護與提純復壯滯后,連作障礙(即重茬種植導致土壤養分失衡、病蟲害加劇、產量品質下降)問題日益凸顯且缺乏高效解決方案,規范化、標準化種植技術的推廣普及率有待提高,部分環節的機械化、智能化水平較低導致人工成本高昂,以及應對極端天氣和病蟲害的綠色防控體系仍需完善等。
這些直擊產業痛點的現狀,深深觸動了每一位科考隊員。他們真切體會到,道地藥材的“道地”二字背后,不僅是大自然的恩賜,更凝結著無數藥農的辛勞與科研工作者的智慧,同時也伴隨著技術攻關的迫切需求。田間地頭所見所聞,書本上未曾詳述的困難,讓年輕的學子們內心激蕩。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油然而生——中醫藥的瑰寶需要守護,其源頭活水的可持續性更需要科技的支撐。此次甘肅岷縣之行,不僅是一次知識的豐收,更是一次信念的淬煉。隊員們紛紛表示,將把這份沉甸甸的感觸轉化為動力,更加堅定了未來投身中醫藥事業,特別是致力于中藥資源保護、規范化種植研究與技術推廣,為攻克這些“卡脖子”的技術難題貢獻青春力量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