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教育學院2025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紀實(二)
2025年7月1日,重慶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追光青年”志愿服務團在璧山區天門社區,開展了“4+1”七彩課堂之非遺課堂。課堂主要分為“漆扇傳情·藝繪校園”與“水墨童心·團扇生花”,旨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青少年心間,讓傳統文化基因激發青少年創新創造活力,增強青少年文化認同,培養青少年多元思維方式。
漆面添古韻 墨雅鑄童心
7月1日上午,“追光青年”志愿服務團帶來“漆扇傳情·藝繪校園”非遺手工課堂,在璧山區天門社區如火如荼的進行。活動伊始,志愿者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吸引孩子們對非遺漆扇的興趣。通過向孩子們介紹漆扇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價值,展示了非遺漆扇文化的獨特魅力。隨后,志愿者引導孩子們選取顏料滴入水中,當漂漆發散,扇子浸染其中輕搖,得到獨一無二的紋路,通過色彩和浸染方式的不同,孩子們制作出了一個個絢麗多彩、別具一格的漆扇作品。本次活動讓孩子們用雙眼尋覓扇面藏著的巧思,用心靈領略扇面流轉的古韻,近距離體會到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融合的獨特魅力,激發孩子們對美學創作的熱情,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圖為志愿者與小朋友們的漆扇成果合照)
團扇繪奇思,指尖綻童真
7月1日下午,“追光青年”志愿服務團給璧山區天門社區的孩子們帶來了以“水墨童心·團扇生花”為主題的非遺繪畫課堂。首先,志愿者以提問的方式激發孩子們對團扇繪畫的好奇心,并向孩子們介紹本次團扇繪畫步驟。隨著志愿者的詳細講解,鼓勵孩子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描畫出獨一無二的團扇作品,用色彩描繪童年奇思妙想,用畫筆點綴生活多姿多彩,將孩子們的無限想象和創新思維繪于團扇之上,讓團扇成為承載童趣與文化傳承的獨特載體。(重慶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譚文靜 封鑫貽 汪雪 羅英姿 李澤坤)
(圖為志愿者教小朋友繪畫團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