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理工學院"智行鄉振"實踐團34名青年學子跨越蘇皖魯三省,在9個鄉村社區開展為期6天的科技助農專項實踐。這支由車輛工程、交通運輸等專業學生組成的團隊,充分發揮學科優勢,通過"安全科普+科技賦能+基建維護"三維服務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創新動能。
聚焦"一老一小"重點群體,實踐團創新開展差異化服務。針對中老年群體出行需求,團隊自主研發的《鄉村騎行安全手冊》以圖文并茂形式普及交通法規,在徐州首創"三輪車反光條張貼"項目,為217輛農用車輛加裝安全標識。智能車輛工程專業的周奇同學帶領技術小組,運用智能檢測設備為村民開展電動車蓄電池健康篩查,累計排除安全隱患43處。
"原來汽車自動駕駛是這么實現的!"在臨沂費縣科技課堂上,智能網聯汽車模擬系統引發青少年熱烈討論。實踐團將VR技術融入科普教育,通過沉浸式體驗讓鄉村孩子感受前沿科技魅力,配套開展的"汽車工程師啟蒙計劃"已吸引89名中學生報名參與。
基建維護組創新采用"網格化道路養護"模式,在鹽城阜寧縣建立鄉村道路健康檔案,運用無人機航拍技術完成12公里道路勘測。隊員們自主研發的"低成本冷補料"技術填補坑洼路面37處,協同當地交管部門增設減速帶8條,安全警示牌45塊,有效改善鄉村道路安全狀況。
團隊隊長周奇介紹,此次實踐構建了"需求調研-方案制定-技術實施"的完整服務鏈條,特別開發的"智行鄉振"微信小程序已累計上傳維修保養視頻教程21部,在線解答技術咨詢286次。
據悉,本次實踐形成調研報告3篇。團隊建立的"鄉村道路安全指數評估模型"獲當地交通部門采納,為新時代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復制的技術解決方案。(周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