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命運朝你扔了一塊石頭,你還可以用來建一座橋,或是一座城堡。
他,是連續兩年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的長醫學生;他是熱心公益、不計回報的計算機達人;他是身患淋巴瘤仍堅持完成畢業論文的“戰士”;他也是默默陪在病人身邊,給予他們溫暖的醫務人員;2016年9月,正處于實習階段的他突然感覺身體不適,經確診,他患上了淋巴瘤。但他并沒有因此被病魔打倒。在許多愛心人士的援助下,五月初,他成功地進行了外周血干細胞移植手術,并立志走上從醫的道路,感恩社會。他,就是長沙醫學院醫學檢驗系學子—應凱強
熱心公益的電腦小能手和答辯手
剛踏入大學的應凱強,就希望自己能夠在學校的平臺中,展現自己的才能。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在大一的第一個學期,應凱強就代表醫學檢驗系參加了學校舉辦的辯論賽。在比賽中,他沉穩的臺風和清晰的邏輯思維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他連續兩年以領隊的身份帶領醫學檢驗系的同學贏得了多場的辯論賽的勝利,應凱強說:“在這多次的比賽里,我最大的收獲不在于我們必須贏得多少的榮譽,而在于比賽的過程帶給我們的快樂。”生活中的他,不僅是一個成績優異的學霸,而且還是一個精通計算機的能手,連續兩年參加了學校舉辦的計算機義診活動。當說起這件事情,他笑著感慨,完全數不清自己修了多少臺電腦。正是懷著一顆樂于公益的心,才使他如此耐心地修理每一臺電腦,并且從來不求回報。
身患淋巴瘤,他依舊完成論文并被核心期刊收錄
應凱強一直在為自己的畢業論文答辯做準備,他的畢業論文主攻的方向是循證醫學方面的薈萃分析,這是只有極少的學生會做出嘗試的新的模式。為了完成畢業論文,他不僅要檢索各大數據庫中的文件,還要進行所有相關文獻的收集與處理,經過長時間的研究才能得出結論。其中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可想而知。就在手術過后不久,應凱強不僅要配合藥物治療提高免疫力,還要接受化療,這些痛苦卻絲毫沒有打消他想參加答辯的想法。已經完成論文的他強烈要求盡快回到學校參加答辯。 但是,考慮到他正處于恢復期,系部主任林雪遲以避免免疫排斥反應,保重身體為由拒絕了他。即將面臨畢業,他不愿意自己所做的努力就這樣付之東流,在他的堅持下,林主任決定向學校申請,允許他延遲論文的上交時間。5月30日,在做完手術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身患淋巴瘤的應凱強同學通過互聯網遠程技術順利完成畢業論文答辯,參與此次答辯的審核領導有系主任林雪遲、周江書記、班導左雅嬋老師、以及楊慧芳老師和龍丹老師。
堅守在與疾病斗爭的第一戰線
在實習期間,應凱強因病到福建本地研究所做檢查。在研究所里,他接觸到了很多臨床病人,才了解到,血液科的病人如此之多。應凱強回憶“有一次,我路過研究所成立的小兒血液科,在那里,我看到一個個孩子坐在輪椅上低著頭默默的輸液,精神狀態極差,一想到這些孩子平日里還要進行無數次的化療,本該開心玩耍的年紀卻要承受著常人無法忍受的痛苦。我的內心猶如被針狠狠地扎了一下”。于是,在空閑的時間里,應凱強會到病房看望白血病人,陪他們聊聊天,鼓勵他們,希望能夠給孤獨的白血病患者們帶來一絲溫暖。他在病人的眼神中看出了對醫生的那一份可貴的信任。也深刻地明白自己作為一名醫務人員應該背負的責任。
張海迪曾說過:“在人生的道路上,誰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戰勝它。戰勝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強者”。 目前,仍處于康復期的應凱強,在休息之余,會抽出很多時間來深入學習醫學知識,不斷地充實自己。希望他能夠早日康復,在醫學的道路上展現更好的自己,實現自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