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明,男,就讀于湖南國防職院車輛工程學院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14502班。2015年榮獲“國家勵志獎學金”、“優秀志愿者”,2016年榮獲“國家勵志獎學金”、“十佳青年”,此外何光明還獲得了“優秀團干”、“優秀團員”、“計算機組裝大賽第一名”等多項榮譽。在學院,何光明加入了青年志愿團,作為志愿者,他始終牢記“互相幫助、助人自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志愿者精神,憑借自己的雙手、頭腦、知識、愛心參與和開展了各種志愿服務活動,無償地幫助了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
一、志愿服務使我快樂
“我獲得的榮譽有很多,每一個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每一個都給了我一定的成就感,但是最讓我有成就感的還是‘優秀志愿者’”。
何光明以前并沒有真正從事過志愿服務活動,真正接觸志愿服務活動是在大一下學期,當時的他加入了湖南國防職院青年志愿團,成為了這個大家族中的一員。
“只是為了豐富一下自己的大學生活,順便鍛煉一下自己。”回憶起當時的心境,何光明直言“有點懵懵懂懂”。
但只要是青年志愿團開展的活動,他都會去參與,他會跟志愿團的小伙伴一起去支教社區的“愛心課堂”,一起進社區打掃衛生、探望和照顧孤寡老人,一起參加義務獻血,一起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日子久了,他的想法也變了,因為小朋友的熱情和童真感染了他,老人們的笑容和欣賞溫暖了他。“我發現原來助人為樂是這么快樂的事情,以前做某些事情的時候總會覺得累,但從事志愿活動反而挺充實的,有一種越做越起勁的感覺。”
在這期間,他幫助了很多人,他的努力也被老師和同學們看在眼里,大二志愿團團長競選的時候,他毫無懸念地成為了團長。
二、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2015年11月,何光明跟青年志愿團一起去四川偏遠山村贈送衣服,親見山里貧苦人民的生活,他深受震撼。“你很難想象中國還存在這么貧窮的村落,人們身上連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那一刻,更加堅定了他一顆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的心。
“這個社會其實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可能有些人不愿意說,但是如果有人能夠主動提供一些幫助的話,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會過得更好,生活更輕松一點。”
何光明說有一句話給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山不過來我就過去”,這句話成了他的座右銘,他說“做任何事都要積極主動地去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又不去做的話,永遠也不會成功。”
因為青年志愿團的很多活動都是在校外開展,校內相對較少,這就導致了校內知道青年志愿團的人不多,也不知道青年志愿團開展了哪些活動。為擴大青年志愿團的影響力,讓更多地人了解志愿服務的樂趣,并自愿加入到這個隊伍中來。學汽車檢測與維修的他自學了視頻制作,他把青年志愿團的活動做成了視頻在學院圖書館LED大屏幕上播放,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個組織,也吸引了更多的人來參與到志愿活動當中。
“當然我們也會碰到一些人員和資金上的困難,為了解決這些困難,在學院的支持下,我們與湖南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大眾傳媒等學校開展了合作,解決了大型志愿活動人員不足的問題。目前也在跟聯通公司合作,聯通公司會為我們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
“成員的積極性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在志愿團成員積極性不高時,他會選擇先與成員談心,問問成員是什么情況,是不是遇到什么問題了,如果有很多成員出現問題的話,他會思考是不是自己有什么地方沒有做到位,平時青年志愿團也會搞一些活動來增進成員之間的感情,使成員能以最好的狀態投入到后續的工作中。
在志愿活動與學習產生沖突的時候,他會優先選擇上課,讓沒課的成員替他完成志愿活動,因為本身是個學生,學習為主。
大學三年,何光明的學業并未落下,他在班級的成績總是數一數二。他說他之所以有這樣的成績,主要是遵循了三個原則:一是課前做好了預習;二是上課認真聽講,與老師積極互動;三是做好習題和課后溫習,碰到不懂的地方及時向老師提問。
作為班級的生活委員,他會在平時的生活中主動關心其他同學,同學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地方能做的他都會盡力去做。“雖然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個性,但只要你慢慢地去了解,融入到同學的生活中去,就會發現跟大家相處并不是那么難。”一起生活總有鬧矛盾的時候,當出現矛盾的時候何光明總會換個角度思考,理解同學的難處,做出讓步,通常同學們也會因為他的良好態度而主動和解。
三、公益活動將伴隨我的一生
2015年,何光明被評學院評為“優秀志愿者”,2016年,他參加了益跑長沙城市穿越文明創建活動,因表現出色,獲得了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頒發的“優秀志愿者”榮譽稱號。他用種種優秀事跡證明了自己值得擁有這種稱號。
何光明對記者談到了他將來的職業規劃:“其實當一開始我踏進學校選擇汽車檢測與維修這個專業的時候,將來肯定是想往這個方面發展的,但是上次我去四川農村里送衣服的時候,看到那些村子連電都沒有通,我在想為什么中國還有這么落后的村子,然而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我當時就決定以后要從事與電相關的工作,比如說從事太陽能電池板推廣,我了解到太陽能電池板目前大部分都在商用,很少用來民用,我就想能不能把太陽能電池板推向民用呢?這樣一來,我既實現了我的創業,也能讓偏遠的村落能通上電。”
他就是這樣一個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志愿者,雖然現在力量薄弱,但他卻時時刻刻在想著怎樣改善別人的生活,怎樣為這個社會貢獻力量。
當記者再問他以后是否還會繼續從事公益活動的時候,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了一句;“那是肯定的,公益活動將伴隨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