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室友,我經常很少在宿舍看見他,他不是在和團隊研究撰寫環保課題,就是在進行水質調研、環保宣教的路上,有時候,我們笑稱,原來環保才是你的女票”他的室友季云飛說道,他,是一個高高瘦瘦、小眼睛的大學生,也許常年在外做著環保活動,皮膚顯得黝黑。“不平凡就是能夠把平凡的事情重復做”,環保就是他自己人生另一半,他,把環保重復做,做出不平凡,他主持的“京杭大運河淮安段水體污染調研及護運宣教攜手行”、“洪澤湖水環境調研與護湖宣教”、“奔跑吧!水青年”等多個環保項目,被央視科教、中國公益新聞網、江蘇電視臺等媒體報道,其中多個項目榮獲團中央立項表彰等省級以上十余項榮譽,一路走來,碩果磊磊,個人曾獲全國大中專學生優秀社團人、全國大學生文明旅游優秀背包客、全國大學生環保知識競賽優秀組織者等省級以上十余項榮譽。“我其實最在乎的是,能把環保一直做下去,而不是榮譽”,他如是說。
身兼多職,心懷環保服務
“身兼多職,你累嘛”,曾經有人問他。“有時候是挺累的,但想到做的是環保,就不累了,就像我室友說的,環保就是我女票”,他如是說。他是江蘇省環保社團聯盟執行委員,是中華環保聯合會淮安志愿者招募與組織總協調人,也是淮陰師范學院“綠之源”環保協會負責人。作為江蘇省環保社團聯盟執行委員,他積極整合江蘇省環保社團的資源,積聚環保力量;作為中華環保聯合會淮安志愿者招募與組織總協調人,他負責中華環保聯合會在淮安志愿者招募,組織淮安地區“環保知識進校園”活動;作為淮陰師范學院“綠之源”環保協會負責人,積極主持數十項環保活動,受益人數萬余人。
水質調研,展開生態修復
“他,經常帶領我們進入洪澤湖、京杭大運河實地調研,有時候,為了得到精確的數據,他不得不經常往那邊跑,也許這樣,慢慢地,我們都叫他黑大帥,因為他越來越黑”,協會成員王燕笑著說。他,依托“洪澤湖水環境遙感監測與水華預警重點實驗室”以及學院的優秀教師資源,主持了“洪澤湖水環境調研與護湖宣教”、“京杭大運河淮安段水體污染調研及護運宣教攜手行”兩個項目,這兩個項目榮獲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立項資助,被中國公益新聞網、江蘇電視臺等媒體報道。他,數次帶領團隊成員深入洪澤湖流域、京杭大運河淮安段,對水體質量進行準確調查評估,緊接著進行生態修復,采集周邊的各種農田土壤,檢測分析土壤有機質、N、P等的含量,評估土壤肥力特征。通過測土配肥,在保證豐產豐收的同時,減少化肥使用,提高肥料利用率,保護生態環境。“一回到宿舍,他不是在查閱相關文獻,就是在撰寫調研報告、環保課題等。有時候,我們玩游戲都不好意思出聲,怕打擾他。”他室友莊永輝這樣說道。
護水宣教,播種環保種子
“有次,我洗漱,為了圖方便,直接打開水龍頭。突然被他看到了,他立馬把水龍頭關了,讓我們用盆洗,還用各種各樣的道理說服我要節水。每當我洗漱時,就會想起他那一堆道理,再也不敢直接開水龍頭洗了”他大廳廳友董海倫笑著說道。節水,不僅從自身做起,他,以“護水”為主題開展系列宣教,主持“奔跑吧!水青年”項目,被江蘇電視臺等媒體報道,項目榮獲全國大中專學生優秀項目、江蘇省百團大戰實踐服務一等獎等榮譽。他,針對社區居民,開展了“飲水大揭秘”、“關注飲水安全,享受健康生活”、“因為有你,水才不會孤單”等活動,受益人數600余人;他,針對小學生,開展“小小節水宣傳員”課堂講師活動,開展30余場,培訓了近百名大學生講師,受益人數達3000余人;他,針對大學生,開展了“井蓋節水漫畫創意大賽”、“節水標語征集大賽”等活動,受到師生一致贊賞。“記得去小學宣教節水時,每次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小朋友們總是親切地叫他小黑哥哥,原因他比較黑”協會王淑情說道。
舊衣回收,弘揚節約資源
“畢業時,積累了四年的舊衣物,不知道怎么處理,捐贈沒有渠道,扔了,又覺得可惜,還好現在有了舊衣物回收箱”,即將畢業的學生說道。他,通過一系列調查,發現舊衣物資源浪費是個普遍的校園問題。于是,他,借助公益機構的力量,在學校內主持了“高校舊衣物回收再生”項目。他,與公益機構合作,在淮陰師范學院安放了23個舊衣物回收箱,進行回收舊衣物,一部分進行消毒處理,捐贈給貧困家庭,一部分無法再生做成工業原料,到目前為止,受益人數達1萬余人,回收衣物近萬件,受到了淮陰師范學院師生的一致好評以及淮安電視臺等媒體的廣泛報道。他,在畢業季時,策劃組織了“舊衣物換賀卡”、“你有衣,我來投”等活動,鼓勵畢業生們將舊衣物投入舊衣物回收箱,弘揚節約資源。“綠色的大鐵皮現在可是我們淮師的一大亮點,引領著環保的風尚,不過,我還記得那幾天,他深夜獨自改著策劃案,白天又要和公益機構、學校討論舊衣物回收箱,人特別憔悴“他室友杜東祥這樣說道。
“種下一份環保,收獲一份環保”,他,以普通的方式,做著不普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