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上旬,旋梯紅色文化展藏館在湘潭大學東門外建成,因其“傳承湘大紅色基因”的宗旨而吸引了無數校內外人士走進了這座紅色氣息包裹的建筑,也相繼被中紅網、湖南都市頻道等媒體報道。
“起點是上升,中途是上升,終點也是上升。”著名詩人、湘潭大學彭燕郊教授在旋梯詩社成立之初寫下《旋梯》。時隔經年,2002級中文系校友張雷借“旋梯”之名,在湘大東門建立旋梯書苑和旋梯紅色文化展藏館,收藏書籍與紅色文物,為湘大學子提供自習、交流、學習的場所。
與書籍的約定
張雷的父親是一位語文老師,耳濡目染,他打小便對書有一種特殊的情感,癡迷而狂熱,已經達到了近乎瘋狂的境界,為了和書、和文字有更加親密的接觸,2002年,已經是長安大學土木系大一學生的他,不惜重新參加高考,來到湘大中文系求學,他戲稱此舉為“棄暗投明”。
“大學時書太貴,一群窮學生根本就買不起。”于是,復印便成為書的一個重要來源,“在我的記憶里,我做過最瘋狂的事就是去打印店復印《管錐編》和《脂硯齋本紅樓夢》。厚厚的一摞,走到哪兒就看到哪兒,從不離身。”張雷最喜歡的作者是錢鐘書,“我收藏了至少有六個版本的《圍城》。”說這句話時他的驕傲溢于言表。
讀書,是他的一種信仰,“如果你問我讀書有什么用,我沒有辦法回答,但是讀書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積累本身就是一種十分‘可怕’的力量。我每天晚上睡前都要翻幾頁書,少一天都不行,就像是抽煙成癮的人一樣。”
2017級漢語言文學專業張福體作為志愿者在談及張雷的時候說:“每次來到書苑,雷哥幾乎都是在看書,甚至有時候吃飯也要用書做下酒菜。”
經年累月的讀書,給予了張雷深厚的文字功底,而自大學以來多年的筆耕不輟,寫出了《北苑七棟503》,十余年的潤色,給這本書磨亮了光澤,書中真實而藝術地呈現了都屬于他們的精彩大學生活,從“壓榨胖子去買打牌消遣的零食”,到“羊轱塘最后一位詩人”,在湘大的大學時光,都在張雷的筆下開了花,綻放在我們眼前。
喜歡讀書,喜歡寫書,最喜歡的當然是收集書。從大學時候的教材,到那些復印讀本,300平方米的空間里,有3萬余冊書籍整整齊齊地站立在書架上。從上世紀的連環畫到后現代主義畫冊,從經史子集到現當代卓越的文學作品,自古至今,自中到外,應有盡有。
正是由于這份近乎狂熱的喜愛,他格外珍惜書籍,從幾冊到3萬冊,從西安大學到湘潭大學,結識了旋梯,自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地墜入旋梯的妙境。“正是旋梯這種精神氣激勵著我在大學不斷讀書、進步。”每每有人問起,他一定會這樣說。
把紅色印跡記在心底
“這些寶貝是我花了十多年時間從大江南北收集來的,把這里打造成一個湘大原創性文化品牌,為大家提供一個接受紅色文化熏陶、陶冶情操的場所是我的夢想。”張雷雖已經畢業,但湘大的紅色色印記卻依舊伴他左右,他十年如一日地收藏紅色經典、癡迷紅色文化。
斗轉星移,戊戌輪回,如今湘潭大學已經建校60年。為向母校獻禮,張雷自籌資金建立“紅色文化展藏館”,展示紅色文物,重現紅色經典,讓我校師生在濃厚的紅色氛圍中接受紅色文化的洗禮,勉勵湘大師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紅色文化的熏陶下“博學篤行,盛德日新”。
走進這個紅色的世界,左手是書,右手是畫,仿照“三拱門”樣式的三道拱門并列向前,一部部紅色經典安靜的躺在書架上,淡去了往日的喧囂,但依舊散發著屬于它們的光芒。上下兩層不足300平方米的地方,藏匿著無數珍寶:1幅長征油畫、3幅毛澤東大型油畫、10幅開國將帥大型油畫、16幅開國將帥小型油畫、百余件紅色唱片、千余冊中日俄英多種版本的《毛主席語錄》、《毛澤東選集》以及關于開國將帥的著作、千余冊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的各類畫報、以及不可計數的毛主席圖像掛歷、連環畫。
同樣被珍放在展臺里的還有湘大自建校來的珍貴資料,“我已經收集齊了姜書閣老先生所有出版過的著作。”話間他已用手指引著書苑里的兩方玻璃展臺,泛黃的封頁,雋秀的筆跡清晰可見,“這是手稿,很珍貴的。”自旋梯書苑建設以來,張雷一直在不懈搜集“湘大中文四老”相關著作,不管是手稿還是刊印版本,已經放滿了書苑的玻璃展柜,“還有部分集作沒有找到,這是我現在最大的遺憾”,張雷嘆息著說道。密密麻麻粘在墻上的湘大老照片,也記錄著湘大的舊時光,從南苑到逸夫樓,這里儼然成了湘大第二個校史館。
他創造性地將紅色文化與咖啡融合,馥郁的咖啡香氣與紅色文化的碰撞,折疊出張雷對湘大的赤誠,對紅色的癡情。延安紅色剪紙搭配著醴陵紅瓷盛上咖啡,在復舊的馬燈下,安靜的午后,陽光鋪灑在泛黃的舊照片上,靜靜地接受紅色文化的陶冶,不失為湘大師生的一件樂事。
帶著感恩與夢想前行
“我希望有一天,旋梯書苑能夠成為湘大的文化名片。到那一天,旋梯的種子會播撒在中國的每一個角落,給予湘大人一個文化交流的平臺,在陌生的城市互相照顧。讓旋梯情永續,湘大精神長駐于心。”幾年前,這個理想在湘大生根、發芽。幾年后,它已如同苑里的青藤,枝繁葉茂。
“書苑創辦受到的阻力不小,但它能走到現在,老師同學們功不可沒。”張雷說道,“苑里的圖書管理和衛生清潔都由志愿者們無償完成。他們把這兒當成了‘家’。”志愿者大多是湘大的學生,因此,從建立至今,“旋梯書苑”一直是全公益的運行模式。
“旋梯書苑致力于在課堂之外營造一個高尚的讀書環境。”張雷在朋友圈里寫道。藤椅、青蘿,木梯、樓閣,輕緩古琴,悠揚笛瑟,“正是這種典雅的氣息和服務湘大人的情懷吸引了我們。77級中文系校友王魯湘親筆題字“旋梯書苑”、77級中文系校友張效雄在旋梯書苑主持舉辦講座、中紅網總編輯在湘大副校長劉建平的帶領下參觀旋梯書苑、CCTV5在旋梯取景拍攝湘大教授何云波的圍棋系類文化節目……
湘大一部分的學術沙龍、講座、書畫展等活動都是在此舉辦,書苑不僅免費提供投影儀等硬件設施,還向參與講座的老師同學提供免費的茶水。“文心報”就經常在旋梯書苑舉行活動,“文心報”負責人翁笑蕓說:“旋梯書苑不僅方便了我們學生社團組織開會、進行學生活動、學術討論,也為湘大學生提供了自習的好去處。”由于被張雷那份對湘大情懷的執念所吸引,翁笑蕓主動選擇幫助張雷運營旋梯書苑的微信公眾號。
人說:“張雷,這里頭這么多寶貝,快讓人給裝上攝像頭吧!”而他只是淡然一笑,“要是真有人把書拿走,我還得感謝他,被拿走了,證明這書還有價值,也正是這書的幸運之處。若是一本書長久無人問津,這才是書的悲哀。”同樣,在旋梯書苑的雕花木門上掛著的僅僅是一把泛著歷史光澤的古銅鎖,他說:“有人欣賞的文物更有價值”。
張雷承諾:“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旋梯書苑’都是公益性的。”他也希望有那么一天,這個公益的書店能開到大江南北,甚至世界各地,凝聚湘大人,傳遞湘大精神。一如彭燕郊先生所言,“螺旋形的規律是:終點也不是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