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個選擇,西部的明天更加美好;因為這個選擇,我們的青春更加壯麗。”這首《到西部去》不僅僅表明志愿者們去西部的堅定決心,更清晰地唱出了每一位參加西部計劃志愿服務工作志愿者的心聲。“我是晉中信息學院(原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2016級財務管理1班的一名畢業生,同時也是第七屆援藏志愿者。”一種自豪與愛國的情懷從李建余簡短的自我介紹中流露出來。
對支援西部早已“心動”
在畢業之際,李建余面臨著該何去何從的抉擇。是報考研究生繼續深造,是報考公務員端牢手里的鐵飯碗,還是走入社會找一份穩定的工作過平凡的生活……那么李建余究竟是怎么選的呢?
生長在青海省西寧市的藏族男孩,大一時新入學的他就在心中埋下了參加西部計劃、建設西藏、為家鄉做貢獻的種子。時隔四年,李建余通過層層選拔如愿加入到西部計劃,正式成為了一名西部計劃志愿者,和其他志愿者一樣,帶著“做一些有意義的事”的想法,懷揣滿腔熱血踏上西行的列車抵達西藏,在西藏自治區鄉村振興局從事項目管理和文件收發工作。
堅持自己選擇的道路
沒有哪件事是一帆風順容易做成的,李建余的工作亦是如此。他所在的地區屬于高原地區,氣壓低,缺少氧氣,若不適應這種環境,則會出現頭疼、呼吸急促,頭暈等現象,很慶幸的是他可以適應這種惡劣的環境。但長期在高原上工作還是非常傷害身體的,但是讓李建余苦惱的不僅僅是環境問題,還有來自工作的不順心。期間,他也有過埋怨,也會不經意間吐槽:“有一次,單位的領導讓我連續加5天班,每天我都是凌晨5點多睡,早上8點多起,在高原上加班是很傷身體的,最后做出的東西還被領導批評了一頓。領導經常這樣,讓我干的很心累。”是啊,看起來都是一件件不足掛齒的小事,在李建余的心中也倍感委屈。
想要放棄的念頭,堅持不下來的想法,每天在他的腦海里一遍又一遍的反復涌出,但是李建余知道,這是自己選擇的路無論多么艱辛,遇到多少困難都得扛著堅持下來,這就是經歷,就這樣他在西藏自治區鄉村振興局工作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這一年有太多的感觸。
西藏美景盡收眼底
繁忙的工作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但也是由于這份工作給了他游歷西藏的機會。由于工作原因,他常常出差,在周末閑暇之際和三五好友一起到西藏周邊地區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我見過崗仁波奇雪山,它也被稱作圣山,是很多宗教的圣山;也去過瑪旁雍錯,羊卓雍措,納木錯;這是三大圣湖,我看見過珠穆朗瑪峰,看見過阿里的銀河,也去過日喀則亞東的原始森林,也去過尼泊爾和西藏的邊境口岸,還去了阿里的扎達土林和古格王朝遺址......”這是西部計劃帶給他的,放映機般的西藏景象。
在西藏的這一年,對于他來說真是有苦也有甜,感受到了高原的惡劣氣候但也享受了西藏獨特的美麗景色,感受到了工作的不容易也結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志愿者朋友,這些人都來自五湖四海,卻都在為建設西藏發光發熱。通過一年的志愿服務工作,從學校到社會,從學生到機關工作人員的轉變,他履行了志愿服務義務,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和成績,培養了上進拼搏、吃苦耐勞的精神,更大限度的學會了如何去做好一件事,變得更加細心,西部計劃志愿服務工作也成為他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經歷。
未來扎根西部
在李建余的身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卻都懷著相同的愿望,響應國家號召相聚在一起,服務期滿后依然留在西藏,為祖國建設繼續奉獻自己的力量。時間像指縫里的細沙,緩緩流逝,無法捕捉。這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教會她很多事情,她們彼此之間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他特別提到了一位姐姐,在服務期滿已經離開西藏后,卻又回到了西藏,原因卻是她已經離不開這美麗的西藏了。當問到在服務期滿后是否也考慮和他們一樣留在西藏繼續工作時,他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肯定的回答一定會留下的。盡管千難萬難,李建余卻從未成為“逃兵”,我相信在他的心里不僅僅是因為離家近這一點原因,更多的是對西藏的愛,他和那個姐姐一樣已經離不開這里了。
西部是建功之地,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青年將會在西部迅速找尋到施展才華、脫穎而出的平臺。西部計劃志愿者經歷是成長之路,有助于青年把根深深地扎入祖國大地,在基層實踐中吸取成長養分。參加西部計劃是幸福之旅,青年志愿者在西部基層艱苦生活的同時,能收獲到被需要的快樂、被尊重的快樂、被關心的快樂,能更加透徹地領悟幸福的真諦。西部計劃志愿者們奉獻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收獲的將會是西部地區的快速崛起和祖國邊疆的安全穩定。那些滿懷理想與抱負卻反復徘徊在岔路口不敢向前的人們,不要猶豫,勇敢向前邁出步伐,那里將會是一個任你闖蕩的嶄新天地。作為一名志愿者,不要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