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南武,機械工程學院教師,高級工程師,荊楚理工學院第三屆“師德標兵”。近年來,他主持參與省級改革試點專業、課題各1項,校級課題研究7項,在各類期刊上發表論文10余篇、編教材2部,完成市科研項目1項、校科研項目2項。
以身作則,用言行影響學生。“教師通過其全部行為和個人人格來影響學生,他們的一切行為都應該成為學生的表率。”日常教學中,蔡南武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
為了讓學生上課不玩手機、不遲到早退,課堂中,他自己首先保持手機靜音,每次上課至少提前10分鐘到,做好課前準備。潛移默化之下,他的課堂紀律得到了極大提升,他所下達的教學任務也得以迅速完成,學生課程的及格率達到95%以上。
“做教師首先是做人,做真誠的人,做正直的人,不做多面人,用人格魅力感動人。”他從教以來,就一直用自己的良知去履行教師這一神圣的使命——敬業愛生,為人師表,教書育人。
“蔡式三法”編導高效課堂。現代教育教學活動中,最需要注重的是“高效課堂”。如何編導課堂,使之持續保持高效和穩定,蔡南武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公正、開放、靈活。
公正。在課堂教學設計中,他對待學生,一視同仁,根據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設計針對性問題,使每個層次水平學生的積極性都能被充分調動。
開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他盡量安排較多的時間與學生共同討論,從而啟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避免“一言”堂。
靈活。課堂上,他會設計一些讓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比如講到焊接常見的缺陷裂紋、夾渣、氣孔時,他會通過類比人患腫瘤、結石和感冒加深學生的理解。
近三年,蔡南武擔任了3門理論課程的主講老師,完成了4門實踐課程的指導工作,年平均學時數達到585學時。2015年,他所指導的8名畢業生中,4人考取研究生。
引導學生走實踐創新之路。教學需避免“閉門造車”,幾年來,蔡南武讓學生盡可能地融入到社會實踐當中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由他指導的學生團隊先后參加省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三維設計”大賽,均有斬獲。其中李萬安團隊的“新型油菜植播器的設計”作為省“科技創新訓練項目”,在2014年6月順利結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