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剛才去取一個零件有些遲到了。”略帶靦腆的聲音伴隨著一個標準的理科男的笑容。初次見面那天,我并不能想象眼前的這個安靜的標準理科男就是我的采訪對象——校長獎學金獲得者蘇易衡。深色的襯衫褲子運動鞋,簡單的背包,平凡的好像進入人群就找不見。但是板材眼鏡后面的一雙透著安靜和沉穩的眼睛吸引了我。蘇易衡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是提到Water隊在我們信息科大的校園里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是我們學校最優秀的機器人團隊,為學校贏得了無數榮譽,在各大高校中都小有名氣。而蘇易衡,這個自動化大四理科男就是Water隊的隊長。但是這層光環并沒有讓他變得驕傲自滿,反而讓他珍惜眼前的一切,朝著自己的方向更加努力。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機器人走進了蘇易衡的大學生活。大一時他看到機器人社團招新,對機器人并不了解的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加入了,正是從那一刻開始他與機器人結下了不解之緣,也從此走上了科技創新發展的廣闊道路。
從機器人小白到隊長的華麗蛻變
大一時懵懵懂懂的蘇易衡,對機器人并沒有太多的了解,甚至在剛開始時都不清楚這個社團具體是做什么的。但是,隨著自己與機器人的不斷接觸,他發覺機器人也有著獨特和奇妙的一面。對未知領域的好奇與疑惑驅使他想深入去了解機器人的每一部分,他喜歡詳細了解機器人每個細節的組成原理,也喜歡用機器人的視角來認識這個世界。固然,機器人豐富了這個男孩大學時光,帶給了他無盡新奇與快樂,但同時他也付出了同齡人無法想象的努力。
蘇易衡和許多同學一樣走過高三的獨木橋來到自由廣闊的大學,他并沒有任性放縱而是選擇真真切切的掌控自己的學習與生活。從機器人小白一路成長到如今的機器人大神,源于他每天高強度的充電學習。他坦言,僅憑在課上學到的知識是不能完成一個機器人制作的。他課余用了大量的時間學習機器人相關的知識,經常去圖書館看書、自習、查閱各種資料。遇到不會的問題就主動問問自己的學長或者上網查,對于自己不了解的知識他一定會盡可能學明白。或許正是憑借著與眾不同的選擇和堅持不懈的努力讓他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一片藍天,任他展翅、任他高翔。
技術革新再創佳績
在隊長的任期內,Water隊贏下了國內外大小35場比賽,未曾一敗。令人驚嘆的成績背后,是他們對完美的不懈追求與技術上的不斷革新。2014年10月Robocup中國公開賽上,蘇易衡帶隊贏下中型組全部3項冠軍,這在中型組比賽上是史無前例的。而這一成果很大的一部分要歸功于他們的技術創新。在蘇易衡看來,每一個創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創新的背后是堅實的基礎與對知識的長期積累。
往日的機器雖然也在賽場上拿下了許多榮譽和獎項,但是細心的他們也從中發現了許多的問題,并沒有滿足當前的榮譽止步不前,而是決定顛覆現有技術。2014年那次技術革新,單是畫圖團隊就前后用了近兩年的時間。期間團隊里的人獻計獻策,大家一同商討、研究,隨后又反復試驗修改,最終才確定了下來。隊里的同學按照圖紙進行機械加工,稍微復雜的部分則交給專業的加工廠。蘇易衡充分吸收往次比賽的經驗,與其他高校的參賽隊伍充分交流,大家相互學習技術共享,最終整合出一套適用water隊機器人的結構體系。這次的技術革新讓機器人在硬件、軟件和外形等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觀,大大提高了機器人的整體性能,讓它們在賽場上有了更加出色的表現。
同隊員并肩奮戰
身為隊長的他身上的擔子自然要比其他的隊員更重一些,一方面他要指導剛入社團的同學,另一方面也要統籌安排帶隊出賽。
許多剛進社團的同學并不了解機器人,也不清楚自己究竟是更適合研究學習機器人的哪個領域。蘇易衡理解學弟學妹們的困惑,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他親自授課,像老師一樣在教室里用PPT為同學詳細講解機器人的相關知識,讓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和適合于自己的研究方向。比賽期間調試機器是最辛苦的,因為隊員的時間都集中在晚上,所以一起刷夜是家常便飯。蘇易衡笑著說,最辛苦的時候他和隊員們一起通宵熬夜近一個月。凌晨三四點鐘的北京,他看得太多太多了。由于公寓鎖門比較早,很多時候蘇易衡只能一個人蜷在實驗室的凳子上睡覺。他的一個隊員說:“蘇易衡有時遇到一個難解的問題,就會飯也顧不上吃,一定要把問題解決才成。雖然有時他身上的壓力會比較大,但是他也樂在其中,極其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
雖然進入Water隊是個偶然,但在蘇易衡看來,經歷了大學四年的生活,他已經無法和科技創新以及這種高壓的生活方式分離了。Water隊讓他結識了太多了良師益友,也帶給了他太多的欣喜與感動。如今的他已經考上了我校自動化學院的研究生,將追隨張奇志老師研究家庭服務機器人,延續自己的機器人夢想。對于他來說,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是個成就自己夢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