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支團成長日記| 年少“不”可欺,少年誠可期
對校園欺凌說“不”:
不做怯懦的受害者,
不做沉默的旁觀者,
不做可惡的欺凌者...
近年來,隨著教育教學理念迭代更新,各級各類學校大力實施“五育并舉,德育為先”的素質教育,逐漸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校園欺凌的防治話題亦頻頻進入大眾視野。盡管,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建立健全,公民法治觀念不斷啟智潤心,校園欺凌防治態勢持續向好,但是,由于鄉鎮留守家庭多,民眾對校園欺凌認識不足,父母對兒童關懷監管不夠,鄉鎮校園欺凌問題日益復雜化、多樣化。為此,徐州醫科大學第25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團結協作,守正創新,在上塘鎮中心小學順利開展“對校園欺凌說‘不’”主題教育活動,積極助力平安校園建設。
以趣促學,以活促思
為了吸引學生對校園欺凌話題的關注,三名研支團成員在“以趣促學,以活促思”理念的指引下,將嚴肅問題藝術化、情景化,選取了較有代表性的校園欺凌情景劇劇本加以改編創作,并召集上塘鎮中心小學部分學生共同出演。在團隊分工協作、師生默契配合下,一部教育性與趣味性有機結合的情景短劇初具雛形。同時,為了增強課堂互動性,提高學生參與度,研支團成員湯麗文亦充分利用互動視頻平臺,主動學習視頻剪輯技巧,巧用于所拍情景短劇,將劇情走向、人物命運交由學生選擇。
互動情景短劇:《不再沉默——關于校園霸凌的故事》
劇情簡介:二年級學生小王在放學路上偶遇了三名高年級小混混。他們仗著自己人高馬大、人多勢眾,小王勢單力薄,便打起了收保護費的主意。而同校同學小舒碰巧目睹一切。面對此種惡劣行徑,作為被欺凌者的小王該如何應對?作為旁觀者的小舒又該如何處理?請在互動視頻中做出你的選擇。
(情景短劇封面)
(情景短劇互動畫面)
(師生合作共演片段)
(情景短劇片尾)
為了加大此次“對校園欺凌說‘不’”主題教育活動的宣傳普及力度,研支團成員不僅將相關資料交由各年級班主任以供班會教育,還主動利用空閑時間在上塘鎮中心小學二、三、四年級開展了針對性互動宣講課。
直擊互動現場
(研支團成員湯麗文給學生展示互動情景短劇)
面對校園欺凌,作為親歷者你會如何化解?作為旁觀者你又會如何選擇:(A)不管不問,溜之大吉;(B)勸其反抗,爭取逃跑;(C)尋求老師等人幫助。在互動過程中,所有學生都不約而同地做出了正確選擇——尋求幫助,故事也最終走向了旁觀者智慧出手,受害者巧妙脫險,欺凌者受到老師教育、法律制裁的正義結局。而對于另外兩個選項所對應的故事結局,學生們亦表露出強烈的好奇。在研支團成員湯麗文的帶領下,他們逐一觀看,旁觀者的漠視導致了校園欺凌之風愈發猖獗,而貿貿然的反抗也只點燃了欺凌者的氣焰招致更大傷害。切合生活的演繹、趣味十足的互動顯著增強了學生們對校園欺凌話題的興趣和關注,他們迫切地渴望交流所思所想。
以學促行,以行促效
研支團成員劉金陵趁熱打鐵,利用自制課件從三個層面為學生們系統講解了校園欺凌相關知識,細化、深化、強化了學生們的認識。
(對校園欺凌說“不”主題宣講)
深化概念——什么是校園欺凌?
考慮到鄉鎮大環境下民眾對校園欺凌話題關注不夠、認識不足的現狀,結合兒童尚處于身心發展、三觀形成初級階段的特征,為了針對性地校正學生們對校園欺凌概念的認知偏差,劉金陵首先通過互動游戲:你認為的校園欺凌,了解到學生眼中的欺凌行為,接著利用生生互助進行糾錯補缺,最后視頻展示真實的校園欺凌,循序漸進地讓學生們了解到校園欺凌是校園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言語、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惡劣行徑,既幫助學生拓寬了對欺凌類型的認識:行為欺凌、言語欺凌、關系欺凌等,又幫助學生辨析了嬉戲打鬧同行為欺凌、幽默玩笑與言語欺凌間的區別。
(學生互動游戲畫面)
追根溯源——校園欺凌為何存在?
在明晰了校園欺凌的具體概念后,劉金陵繼續帶領學生通過舉例分析被欺凌者的特點,總結歸納出校園欺凌背后的真相是對差異的不接納,同時利用名人案例結合身邊實際,呼吁學生們尊重生命的多樣性,對校園欺凌說“不”:不戴有色眼鏡,不崇拜暴力文化,不做校園欺凌的施暴者。
(研支團劉金陵宣講畫面)
明確措施——校園欺凌如何應對?
“學以致知,知以致用”,劉金陵又重點從受害者及旁觀者的角度向學生們分享了正確合理的應對措施,并積極采用翻轉課堂,讓學生回憶親身經歷,袒露所作所為、所思所想。
宣講的最后,全體學生深表受益匪淺,并主動宣示:面對校園欺凌,不做可恥可恨的暴力施加者,不做怯于求助的忍氣吞聲者,不做視而不見的冷眼旁觀者。
#FormatImgID_11#
(學生暢所欲言畫面)
在四年級(1)班,研支團成員顧紀生亦結合校園欺凌網絡視頻及個人親身經歷,給學生們上了一堂繪聲繪色的宣講課,使同學們充分了解到校園欺凌的定義、類型、具體危害和處置方法。活動的最后,學生們踴躍發言,并將所學所悟落于筆下形成了一篇篇心得體會。
(研支團成員顧紀生宣講畫面)
碩果累累——面對校園欺凌他們有話說
(上塘鎮中心小學四年級學生校園欺凌主題班會觀后感)
中小學階段是學生意志品質、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學校作為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主要陣地,教師不僅肩負著傳授知識的使命,更承擔著塑造人格的職責。作為支教老師,在校園欺凌時有發生的當下,我們亦有責任、有義務發揮新時代青年的學習力、創造力,協助培育少年兒童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是非觀,我們亦有信心、有恒心發揚新時代青年的能動性、積極性,協助構建平安和諧校園、文明法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