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楊華英響應“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時代號召,毅然決然地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成為一名服務于貴州省從江縣翠里瑤族壯族鄉的西部計劃志愿者。在近兩年的志愿服務歲月里,她經歷了翠里大山的秋冬春夏和酷暑嚴寒,翠里大山也見證了她的成長。
助農秋收
做新時代的“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2021年年底,高華村村干對電腦操作又不嫻熟,導致許多工作未能及時開展。在收到鄉里通知后,楊華英第一時間收拾行囊,進村協助開展養老認證、農村房屋信息錄入、安全生產檢查、入戶走訪記錄等工作。她白天入戶走訪村民,夜里就把信息錄入、存檔,埋頭苦干一月有余,終于如期完成了工作。
平凡的崗位平凡的工作。基層的工作繁雜瑣碎枯燥,從日常的辦公室會務整理、編寫工作信息簡報、走村竄寨整治環境衛生,到學校開展各種教育宣傳活動,再到幫助農戶搶收秋糧、調解矛盾糾紛等等需要志愿者的工作,楊華英都積極參與其中,并爭取將其做到周全化、高效化、條理化。
在工作中她不斷總結經驗,完善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面對批評,她調整自己的心態,虛心接受并積極改正;面對表揚,她也不驕不躁,只是微微一笑:“我會繼續努力。”
志愿之行,讓汗水相伴成長
打鐵還需自身硬,楊華英認為,工作就是最好的學習平臺,在公文寫作中不斷研習,在宣傳活動中提前了解相應知識,都是在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和業務水平。
楊華英不是本地人,因語言不通,在村里與群眾交流有些困難。有次,村里一個老人在辦公室門口張望,她把老人請進來,發現老人只會講苗話,問是來辦什么事的,老人也聽不懂?戳死先耸掷锬玫膯巫硬琶靼祝先耸莵眍I東西的。
從這件事后,楊華英決定盡快學會當地話。從江話學不快,她就耐心請人多講一遍,細細地聽;苗話聽不懂,她就通過一些細節去了解群眾需求、或者請當地同事幫忙,多方面解決交流難題。經過一年多和群眾多次打交道,楊華英已經能夠較好地和當地人交流了。單位領導的關懷,同事的指點和幫助,讓楊華英倍感溫暖。她很快融入到這個集體,和同事們結下深厚情誼。
“自己的行動不能改變一個地方的面貌,但是可以改變人們看待事情的態度。”對于工作,不管是大事小事,易事難事,楊華英都細心調研,盡全力把每件事做到盡善盡美。在服務中,不管是慰問孤寡老人的活動,還是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法制宣傳活動、助農秋收,她都熱心參與,因為收獲的東西比付出的要多得多。
近兩年的志愿生活,楊華英增長了見識和本領,感受到了光榮和快樂。她堅信,基層的工作歷練,一定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