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安徽農業(yè)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赴金寨縣白塔畈鎮(zhèn)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隊在安徽省金寨縣進行相關活動調研時了解到,當?shù)靥幱谘雌诜篮榈奶厥鈺r期。走訪當?shù)卮迩f和部分洪澇地區(qū),我們深刻感受到了人民群眾對于黨組織的信任和愛戴,團隊成員在兩日的行程里與當?shù)鼐用襁M行了深入交流,傳承紅色文化。
辭別為我們指路的熱心居民,我們穿著紅色小馬甲前往光慈村,一進村就受到了村民們的熱烈歡迎,一位叔叔直接從房間里出來,對我們說:“你們是來幫我們抗洪的志愿者嗎?”我們這才知曉受前幾日金寨縣連續(xù)暴雨的影響,西汲河已經(jīng)達到了警戒水位,雨還在連綿不絕的下著,居民們心中焦急但也不顯得害怕慌張。“洪水無情黨有情,群眾危難黨關心。”叔叔用這句話為我們的閑聊畫上了句號。
待深入村莊時,我們驚訝的看到家家戶戶對聯(lián)都有著“政策英明”的橫批,“搬出舊村拔窮根,安居樂業(yè)謝黨恩,”人民群眾用最樸實的言語和最真切的行動來表達他們最真摯的情感。?
光慈村外河水滾滾而來,帶著千軍萬馬之勢奔流向前;在金寨縣某個位于老城區(qū)的街道旁,我們能看到積水抽去留下的淤泥;在梅山水庫上,也能感覺到靜水下的深流,近在咫尺的水面猶如黑云壓城在人們心頭留下陰影。但無論我們身處何時何地,在群眾中我們感覺到的是一如既往的積極,對生活的熱愛,因為黨無時不在。洪澇年年防,黨的關懷也時時刻刻的在身邊。
我不由想起去年夏天,我的家鄉(xiāng)也經(jīng)歷了百年難遇的特大洪水。2020年7月22日,縣消防救援大隊黨委書記、政治教導員陳陸同志,在廬江縣石大圩搜救被困群眾時,因突遇破圩決口后的激流漩渦,被洪水沖走,英勇犧牲,年僅36歲。
悲痛之余,我深思在那個生死存亡的最危急時刻,是一種什么神奇的力量,讓英雄無所畏懼的面對死亡。是的,就是“共產(chǎn)黨員”這個身份,讓他義無反顧的沖在最前面。
詩人說,“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共產(chǎn)黨員”這個稱號,既不是逢兇化吉的“護身符”,也不是通往仕途的“入場券”。事實上,“共產(chǎn)黨員”就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無數(shù)為國捐軀的仁人志士的“墓志銘”,就是實現(xiàn)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無數(shù)追夢人的“身份證”。
在金寨縣這座被稱為“將軍的搖籃”的縣城里,黨的光輝無處不在,這是一種人民發(fā)自內心的信任,一言一行都帶著深深的紅色烙印。作為青年學生的我們,在能成為一名黨員的路上堅定的走著,只有共產(chǎn)黨人最有信仰,最有追求,不斷向黨組織靠攏,我們才能更好的去承擔青年學生“生逢其時,卻也重任在肩”的時代責任。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于青年,我們要接過黨員前輩們的接力棒,不負人民群眾對我們的期望與信任。
群眾生活黨關心,當代中國青年在追尋屬于自己的初心與使命時更不能與群眾生活脫離,我們要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在不懈奮斗的中綻放絢麗的青春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