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來支教之前,我看過一本書——《中國教育革命靜悄悄》。這本書講述了中國教育在歷經磨難后的蛻變以及各個專家對中國教育的深刻剖析展開了“盜火者”的革命。書中重點涉及教材改革、在家上學、鄉村職業教育、華德福教育、課堂改革、公民教育、大學改革等社會極度關切的教育話題。
我不敢說自己來支教會促進中國教育革命的變化,畢竟,還有千千萬萬個教育工作者在為這一切改變。但好在,我們也能成為這其中小小的一部分,用我們的作為去影響農村教育的發展,猶蜉蝣般渺小,但有撼天地般的雄心,去做一番有意義有貢獻的事。
我深刻記得那個讀書的小女孩周興余。那是一個頗具成熟意義的小姑娘,雖然年紀不大,但懂得的道理卻堪比一個成年人。她說,我懂得什么朋友該交,什么朋友不該交。該交的朋友一定會長久,而另外的那些,我們都稱之為人生中的過客。這段話跟我之前在一本書上看的很像。我不知道這個女孩子到底經歷過什么才能說出這樣一番話。
那天,那個女孩子拉著我的手說:“老師,我覺得你是一個可以信賴的人,所以我愿意把你當朋友”。我不知道該如何去形容我的心情。是感動?亦或是欣慰?我不得而知。我拉著她的手,感受著她對我的信任。她說是我說的話,讓她很贊同。我原本以為是什么感悟人生的大道理,但她告訴我,是我讓他們多讀書。原來,是這個小女孩缺少慰藉,是心靈上的,也是精神上的。書猶藥也,亦如精神橋梁,可以搭建人之間的溝通,可以治愈人脆弱的心靈。
其實就我自己而言,讀書無疑是一件收獲感滿滿的事。古語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是完全贊同這句話的。同為農村的孩子,我知道眼界對孩子們來說意味著什么。很多人對農村的孩子有偏見,認為他們既不懂禮貌又無知淺薄。
這說到底是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的原因。我鼓勵孩子們讀書,是希望他們能夠拓寬眼界、從書中獲取人生的智慧。無論是《活著》也好,《茶館》也罷,都是他們拓寬視野的工具。
對于我而言,讀書益處匪淺,對于孩子們們來說,讀書更是一碗開拓視野,增加知識與認知的良藥,我迫切希望從書中得到什么,也希望孩子們能夠將讀書這件事堅持下去,無論是上課還是生活。
我深知,孩子們仍處于懵懂的模仿期,我們這些支教的老師無疑成為了他們模仿的對象。之前因為拉架被孩子誤傷,心里是滿滿的失望與委屈。我原本以為這件事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被慢慢淡出我的印象。直到那天,我帶著孩子們朗誦,那個誤傷我的小男孩叫著我。我本不愿意再去跟他糾纏,但出于我意料的是,他朝我鞠躬道歉,一臉真誠的樣子,讓我一時說不出話來。后來我才知道,那個小男孩很怕莫老師,而莫老師平時就是一個謙遜溫和的人,對人十分真誠有禮貌。我想,小男孩應該是受了莫老師潛移默化的影響吧。一字一句,一顰一笑,舉手投足之間,都能帶給孩子深遠的影響。
也許,中國教育革命依舊任重而道遠,但總有一輩有一輩的青年教師,譬如我們這般,用自己的力量,去影響去改變。星光雖小,但終會造就人間之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