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風吹過錦江河的河面,一陣又一陣,引起層層波光。河岸邊是一群活潑朝氣的8、9歲孩童,此時他們正牽著幾個紅衣服大哥哥大姐姐的手,嬉笑著將家鄉的好風景指給哥哥姐姐們看。而我,正是這些紅衣大哥哥中的一位。
作為一名師范生,我一直期望著能結合專業所長,為這個社會做點有意義的事。暑期,我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結合實際,在懷化市麻陽苗族自治縣呂家坪鎮開展了為期四天的“紅講臺”義務支教活動,旨在為當地農村兒童中開展素質提升工程、進行紅色信念教育,給農村青少年送去知識和信念。我興致勃勃,意氣風發的踏上了“三下鄉”的大巴車,期待著能在呂家坪邂逅一段不一樣的故事。
這里的風是暖的,是溫柔的,這里的人也是暖的,是溫柔的。經過兩小時車程,我們抵達了呂家坪鎮中心小學。揮別了一路跟我們打趣嘮嗑的司機大叔,我們見到了在校門口迎接我們的學校老師和政府工作人員,還有幾個學校附近的小朋友偷偷趴在欄桿后面好奇地打量我們。
來到這里的第一天,我便發現了當地居民的一大共同點——熱情。無論是大人還是小朋友,都樂呵呵的與我們聊天,慢慢地帶我們適應這里的生活環境。孩子們也不認生,趁著大人們走開便一窩蜂得涌上來圍住我們,嘰嘰喳喳的問問題。那一雙雙干凈的濕漉漉的大眼睛,印在我們腦海中久久不能忘卻。那是一份質樸,那是一份純真,那是一種讓我們感動的真心。
“紅講臺”義務支教活動的第一堂課便是我和另一位男生一起搭檔著上課,課程設計的主題是“科學大求真”實踐課,講的是一些安全又有趣的物理小實驗。為了吸引小朋友們愿意來這里上課,我們在頭兩天愣是熬出了幾根白頭發。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課堂上我們大獲成功,神奇的小實驗引得教室傳出連連驚呼聲,我倆一炮而紅,收獲到了一群小粉絲。
課后,我們將小朋友們親手送了回家。在路上我一邊作為老師細細詢問了他們目前的學習情景,以及主要糾結的問題并一一進行解答。一邊又化身成貼心大哥哥,跟小朋友們聊聊心愿和理想。
獨自回來的路上,我陷入沉思,回憶起我的初中,那時的我懵懵懂懂,第一次離開了生活有10多年的小山村,來到城里念書,因著路途遙遠,只能半月一回家。那時候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好好學習,找個好工作,再把父母和弟弟接到城里來生活。
剛開始,我在班里的成績屬于吊車尾,又是山里來的孩子融不進集體,我變得自卑、苦惱、退縮、厭學,直到有一天,我們班上來了一個年輕的女老師,她是大學生來實習的,也是唯一不嫌棄我憨憨傻傻的“同齡人”,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的格格不入,她對我特別的上心,在課間和午休時間,她總是愿意坐過來細心教我做題,安安靜靜的聽我說話,跟我聊聊愿望和理想。
在她的鼓勵下,我決定爭取一把,闖一下,努力學習。她離開的那天,我強忍著淚水將考上和她一樣的大學列為我的目標,我要成為一個像她一樣的人,成為像她一樣的老師,能夠散發我的光和熱,為這個社會做點有意義的事,也許我能促使一個孩子,一個家庭一生的命運發生一些好的變化。終于,在一步步的努力下,我畢業的時候被提前錄取了,現在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師范生。
這里的孩子雖然小,但他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雖生活在湘西偏遠的小鎮里,但他們并非井底之蛙,而是身在小魚塘的小魚,渴望著經過努力,奔向廣闊的大海。我認真的傾聽并記錄下來了他們的愿望,想著在最后一天把愿望紙條放在時間膠囊里,讓他們十年后再打開。
十年后的他們將長成我們現在這般大了,我對他們充滿了信心,相信他們必須能實現自我的夢想,因為他們擁有著一雙雙干凈的、渴求知識的眼睛。我一一解答了他們的問題,告訴他們未來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要乖乖聽父母的話,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資源,好好學習,自信勇敢的向前前進。
我相信無論過去多久我都不會忘記他們臉上的笑容,不會忘記那一雙雙澄澈的充滿希望的眼睛。有了對知識的渴望才能擁有長久的學習動力,有了對旁人的溫柔和熱情才會擁有更多的機遇和幫助。思路決定出路,高度決定視野。有信心不一定贏,但沒信心一定會失敗。相信我們都會有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