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十四天可以通過支教團隊實踐我的想法,我看到村里的孩子們多半和爺爺奶奶在一起,很難看到外面的精彩紛呈,我聽到有老人說自家孫女不是讀書的料子,我想做很多事情。
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尤其大,如果親近的大人都沒有切身感受過知識的巨大力量,只是看到科技的便利,仿佛看水中月夢中花墻上電影,而自身對科技的認知與千年前的農民并沒有本質上的大差距,那么這樣的環境很難養育出新時代人才,因為這個環境告訴他:那些知識,有如天上白云,可以欣賞,摸不到的。這是一種極其危險的思想盲從。
我給孩子們講一個實驗:桌子上有十來只毛毛蟲,排成一個圈,頭尾相連。此時甲被撥弄了一下,于是往前爬一點點表示厭惡,于是乙也爬一點點,于是后面都爬一點點。它們并不去思考為什么,于是形成閉環。良久,餓暈一條,打破閉環,蟲子們才恍然大悟。
我又講,馬路邊十來個人,站成一群,看著車來車往。此時某個有急事的試探著走了兩步,于是旁邊幾個也走兩步,于是所有人都過去了。他們或許思考過其中兇險,但他們的行為和毛毛蟲有多少區別?成功過馬路的人嘗到了甜頭,一次次傳播成功的經驗,于是形成閉環。等到發生了好幾次有人受傷,人們才恍然大悟。
還是那些毛毛蟲,閉環被打破,它們被自己允許去吃近在眼前的食物,吃飽了就想睡覺,不會去思考自己是誰,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靠著本能趨福避禍,傳宗接代,渾渾噩噩度過一生。
又說那些人,他們中的一部分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有人想得長遠一些,能考慮下個星期,下個月。但是一個星期,一個月,相對于人類漫長的生命實在太短,就好像毛毛蟲的半個小時,小半天。說句難聽的,或許毛毛蟲考慮得更遠。
我們總說自己高級,乃萬物之靈長,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創造文明的功勞和普通人有多少關系?少部分思想深刻的人指引著普通人去創造文明,共襄盛舉,于是所有人都有一種自己無比偉大的錯覺。普通人作為集體的時候是偉大的,可是如果沒有先哲的指導,我們能比毛毛蟲優秀多少?就像是脫離數字1之后,10000瞬間變成0。
我們和毛毛蟲的區別在于欲望。我們有無窮的欲望:吃飽穿暖的欲望、被關愛的欲望、求知的欲望、享樂的欲望、破壞的欲望、創造的欲望.....隨著成長,人的欲望會越來越高級,為了滿足自身的欲望,人不斷地進步。有人變得偉大,有人變得邪惡,有人變得墮落,也有人始終渾渾噩噩。
單說滿足求知欲。有人恭敬地請教,有人傲慢地索取,有人暴力地掠奪,有人殘忍地實驗,還有人為了享樂壓制求知欲,被動地接收知識.......第一類人是偉大的,后面幾類都沒有超越毛毛蟲,甚至還不如毛毛蟲——單只的毛毛蟲不會帶來災難,單個的高級知識分子卻可以。
我們總是很忙碌,因為要追求某些東西,有看得見的,有看不見的,有積極地也有消極的,這個過程中有人是快樂的,有人是痛苦的,還有人是迷茫的,因為有人追求著深思熟慮挑過的,有人追求著某種大義強加的,有人追求著道聽途說撿來的。
我們要超越毛毛蟲,就需要自主地思考,去見識天地的浩大和靈魂的深邃,學會掌控自己的肉體,克制負面的欲望,創造活著的價值。我們需要活得明白,不被自身欲望和外界環境完全支配,方向清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一步步地成為自己理想的樣子,像是毛毛蟲專心長出五彩斑斕的翅膀。
如果某一天我們發現自己在茫茫人海中顯得庸碌,尋常,像是森林里一只小小的毛毛蟲,那一定是我們沒有好好地和自己交流,沒有認真地把自己變偉大。毛毛蟲都知道要努力長成蝴蝶,你呢??
這是我的科學課上的一個小插曲,我希望孩子們能在無聊遐想的時候,可以偶爾想一些“高大上”的東西。他們是生活在農村里沒錯,但是他們同樣有著思考星空的權力與需要。講這些東西,希望能有心插柳柳成蔭吧。
科學課初見有趣,再見就可能枯燥,一名沒有學過化學的小學生要如何用兩節課來理解一個化學方程式?發光的發熱的冒泡的,沉淀的變色的消失的,這些展示只能激發興趣,不能直接讓他們記住符號、序數、配平的方法,當他們看到寫滿注釋的方程,多多少少都表現出畏懼。書上的方程只能慢慢教,我的想法同樣只能慢慢實踐。?
希望通過這些天的支教,不止教給村里孩子們一些知識,還能教給他們一些有用的學習方法,一點別樣的思考方式,一個獨特的觀察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