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兒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奮斗無悔。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為學習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凝聚力量,堅定信念,啟迪智慧,泰州學院V+公益長武支教團舉行了開班儀式并發放聘書。眾多的微光匯聚在一起,就是照亮心靈的信仰之光。
在這里,很多同學收到了人生的第一封聘書。
這封聘書來自共青團長武縣。長武,一個離我們遙遠如月亮卻又貼近心臟的一個地方。
在課堂上,這里的學生聚精會神認真聽講;課后,他們熱情活潑,時不時地在身后喊著:“老師!老師!”教育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愛也是雙向傳遞的,老師們用真誠的付出和熱情淳樸的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感動遠不止這些。當我們歷經20小時火車4小時大巴1350公里的遙遠距離來到這里的第一刻,村民們送上了當地的水果:油桃、杏桃、香瓜……
考慮到住所問題,鄉民們會為我們提供農戶。猶記當時一家農戶熱水器是壞的,知道我們隊員需要洗澡,鄉民接下來就為我們把熱水器修好并且早早地預約加熱。每天晚上爺爺奶奶都會笑著迎接我們:“回來啦!今天上課累了吧,可以洗澡啰!”一邊說著一邊將水桶放在一旁為我們打理好。我們第一天來到這里沒有熱水洗澡,奶奶一直在說不好意思,實在不好意思,其實我內心知道不好意思的應該是我們。
地處鄉村,空氣清新,所以會有很多小蟲子,細心地爺爺奶奶發現了之后給了我們一瓶花露水。第二天,當我們意識到小蟲子慢慢減少,原來,爺爺奶奶為我們裝上了紗窗,還為我們在房間里點了蚊香。
接下來是解決溫飽。陜西地處西北部,所以這里的主食偏面食,來自南方的我們稍有些吃不慣。于是農戶炒了些江蘇口味的小菜,早晨給我們熬粥,中午給我們米飯。平常有需要的東西,鄉民們會主動載我們去鎮上采購物資。
在這些愛與感動的激勵下,支教團成員更加努力。每天早上早早地來到村部,整理教室,為孩子們準備上課簽到。沒有課的時候大家會集中在一起備課,不時地會開展例會,討論如何將我們的教學質量提升,給孩子們一個更大的學習舞臺。
支教,是一種磨煉,一種奉獻,也是一份收獲。
置身新時代的廣大青年,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頑強拼搏、奮勇擔當,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書寫無悔于歷史與時代的青春篇章。
支教,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