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鄉村人民,寒冬送溫暖
臨近春節,城里許多地方已然掛起了節日彩飾,但在市郊的農村卻并沒有這樣的場景。年輕人白天在外務工,晚上才回家,雖說交通方便,但對于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而言,終究是有些孤單。我身為山東科技大學“扶貧在路上”實踐隊的一員,于2022年1月21日,在有關單位的組織下參與了“溫暖過冬青暖鸞都”幫扶山東省高密市馬家莊村村民民生志愿服務活動,在活動中我對中國中國共產黨的扶貧政策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感悟到了基層工作之于民生的重要性。
記得上一次和家人到馬家莊村做客時,窗外是蕭瑟的寒風與冷清的街道,和想象中大爺大娘們圍坐在村口談論家長里短的場景相去深遠。高大的楊樹上只剩下了無葉片的枝干隨風飄揚,土地也可能是剛種上莊稼的緣故,光禿禿的,一切都透露出蕭條和一種說不出的寂寥。
而當我此時再次踏進馬家莊村的土地上時,卻與記憶中的模樣大相徑庭,雖說是寒冬的早上,但路上卻時不時的有人經過,滿臉歡喜的奔向自己的目的地。莊里的房子也大面積的翻修了,讓整個村子看起來煥然一新,土地上也覆蓋了一層薄薄的小麥茬,是那么的有生氣。我端著相機,對著這些美好的場景猛拍,看著相機里所呈現的,不禁感慨鄉村建設實在是讓人驚嘆。
活動開始后,我和其他志愿者們志愿者提著一些生活用品去慰問了一些村里老人家。讓我尤為記憶深刻的是一家老黨員家。老先生是77年入黨,參與過對越自衛反擊戰,傷到了腿部,至今走路都是一跛一跛的。
我們去老先生家里時受到了老先生的熱情招待,當我們問老先生這一年生活如何時,老先生樂呵呵的向我們展示了這一年他們家里的幸福生活,家里這一年收成不錯,大孫子也已經上高中了,成績也相當好,最令他開心的是女兒一家在去年給他們新增添了一個外孫女,現在外孫女已經會叫姥姥姥爺了,并把胖嘟嘟有些害羞的小女孩從姥姥身后拉出來抱在懷里。
老先生口中最常說的一句話讓我感觸頗深,他說真的感謝黨和國家,是共產黨讓他們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像小時候那樣食不果腹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是啊,我們能健康快樂的成長,也是要真心感謝我們的黨和國家,是共產黨讓我們過上了如今這種衣食無憂、和平安康的生活。不必擔心戰火紛飛,人人安居樂業,這已然成為了我國的日常,民族凝聚力就在這些方面悄然體現。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這樣一幅畫卷,在前輩們用鮮血與生命鋪就的平安大道上,我們手拉著手,高聲唱著歌,大踏步的向未來邁去。
之后,我回到了村委會,在這里,醫藥界和文化界的志愿者正在為村民們做義診和寫對聯。我幫著他們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晾曬還未干的春聯、福字,或者搬一些醫療物資,看著村民們幸福的笑容,即使忙碌了一上午滴水未進,饑腸轆轆的我們也感覺分外滿足。
站在村委會門口的廣場上,眼前來去匆匆,呼朋喚友的是手拿春聯與福字,滿面紅光的村民們,漸漸的我陷入了對未來的思考,腦子里忽然想起了習大大說過的一句話:“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愿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我們現在衣食無憂,那我努力的意義在哪里?我想我已經找到了答案,他們臉上的笑容就是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
這次實踐活動使我對即將要擔起的社會責任,有了自己的領悟,即有幾分壓力,更添幾分學習動力,進而認識到了只有通過自身的努力,才能提升自身的實力,實現自身的價值。
我們要像習大大鼓勵我們的那樣,積極走進社會,走向基層,不僅要讀好課堂上的書,也要了解社會這本書,始終保持對我們偉大的祖國和偉大的民族最誠摯的愛,將青年的熱血灑在祖國的土地上。建設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我們將一直在路上。
時間:2022-06-11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鄉村振興,我們在路上
- 本人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第24屆研究生支教團的團長宋佳銘,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都安縣的地蘇鎮進行支教。根據廣西項目辦的要求,本人
- 08-04
- 青春不敗 映山紅遍
- 7月11日,結束了最后一門考試后,安徽師范大學“映山紅”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正式踏上了赴往安慶市楊橋鎮的旅程,開始了為期十五天的暑期
- 07-05
- 支教不分遠近,真心難能可貴
- 我記得曾經看白巖松先生寫的書,書中論述了“身邊的志愿行動”的重要性。如今我們社會中,太多的志愿者爭先恐后地趕往祖國邊遠地區甚至
- 07-05
- 關愛留守兒童,展現π遞數學情
- 拜倫曾說過:“百日莫空過,青春不再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莫過于擁有青春的時刻,每個青年人都有屬于自己的青春主張。
-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