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椒云氣佳,林表雨聲急。鱗次櫛比的老屋早已被風雨腐蝕褪下了明麗的色彩,田間麥苗如星羅棋布的不沉之舟留下一抹溫馨的光澤。林間,老樹蕭蕭高似蓋,籬邊石徑曲猶深,宛若“靈山秀水三陽地”。煙雨前行,遠處望見“素雅清淳西遞村”,我們起程前往四川省峨邊縣毛坪鎮希望小學,開啟了屬于我們西華師范大學“情系峨邊”支教調研實踐隊的青春紀行。
一路顛簸,我們來到了這所鄉鎮小學。和想象中的樣子不太一樣,這里有年歲久遠的教學樓,也有新瓦初建的教師宿舍;這里有寥若晨星的孩子們,這里也有洋洋盈耳的讀書聲。我們由這里學校的老師領著,參觀他們的教學樓。在早上來到學校的路上,我們遇見了一些孩子。他們有好奇的,有緊張的,也有興致盎然對你咧嘴微笑的。看著那些獨自走數個小時山路來到學校的孩子們,我陷入了深思,尋根究底,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那些希望能夠讓孩子在更好的環境下學習的家長拼盡全力將孩子送到城市里接受教育。而部分留在鄉村的孩子,父母大多為了生計在外務工,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可令人欣慰的是,雖然鄉村學習環境比不得城市,但是這些孩子們眼中閃耀的光芒卻不曾暗淡。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愛護環境,這是保持教室干凈整潔。”是我給孩子們上的第一堂課。從最初教室布滿垃圾到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教室的桌椅擺放整齊,教室地面干凈整潔,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其中,也讓我有了一個共同學習的好環境。在課上我問了孩子們一個問題,“如果現在有兩扇大門,一扇大門叫我能行,進入這扇大門的孩子即使跌倒了也會昂首前進;另一扇大門叫我不行,進入這扇大門的孩子遇到一點困難就會退縮,大家愿意走進哪扇大門呢?”意料之中,異口同聲,“我能行!”大多數的同學臉上都洋溢著自信的笑容。后來,在我們的課堂游戲中,我們設計了一個“我能行”的游戲環節。大家放聲把自己覺得做的不錯的地方分享出來“我會畫畫,我會唱歌......”慢慢地就變成了“我會掃地,我會整理房間,我會幫爺爺奶奶做飯......”自信的小小的影子從孩子們的話語中慢慢浮現。
圖為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講。中國青年網通訊員董媛攝
對于農村的孩子們來說,能行不一定是各種才藝,但是生活中的各種小事也是他們自信的表現。每一個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人,必然會有他的獨到之處,必然會有他的發光點。在降生的那一刻,每個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然而,他們將面臨的道路和終點卻又注定會千差萬別、各不相同。是人們后天的努力以及作為,導致了各人迥然不同的人生路。只要我們能夠把握機會,自信向前,正如長者所說: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通過這幾天的朝夕相處,我與這群孩子們之間的距離被慢慢拉進,他們小小的身影常常出現在我們眼前。“老師,送給你我畫的畫”“老師,我們已經學會了英語問候語了。”“老師,我們的暑假作業我們已經做完了”......我們在相處中分享快樂與難過,收獲友誼與真心。就這樣,實踐的日子轉瞬即逝。“老師們辛苦啦,老師再見!”我們站在他們的身后,目送他們離去。回望教學樓,這幾日的場景在腦海中一幕幕的回閃過,還記得我們在陽光燦爛之時操場上我們一起玩游戲,還記得傾盆大雨時我們一起在窗臺欄桿用手去觸摸雨水,也還記得初見時小朋友們的羞澀。我們或許不記得每一個人的名字,但是他們的笑容卻永遠印在我們的心中。“同學們,再見喔”。塵世新鮮可愛,充滿了生機活力的溫暖。我們的相遇到此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溫暖的初遇和離別的傷感在我們每個實踐隊員的心中蔓延,愿每一個小朋友都能在生活中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追尋
都說“愛,是教育的基石”,在實踐生活中,我們也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去家訪,去了解孩子們的家庭,去關心他們的生活,但我們的關心是短期的微不足道的。長期遠離自己的父母,缺少父愛母愛,內心的孤獨和父母之間的情感空白,是我們也無法填補的。現在國家對留守兒童的關心力度越來越大,網絡發達的現在,遠在外地打工的父母也能和孩子進行遠程視頻通話,但這并沒有很好的填補孩子內心的缺失。
農村的孩子們和城市的孩子一樣都渴望并需要家人的關注和陪伴。但是經濟的飛速發展,城鄉的不均衡發展,產生了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在爺爺奶奶的隔代教育下,雖然孩子們生活上的教育得到了,但是孩子們的心理上并沒有得到相應的關注和教育,這是一個社會發展存在的普遍問題。如何讓孩子們樹立對學習,對生活的信心,這是我們都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當我們真正做到了留守不孤單,孩子們的未來也會如花開般絢爛璀璨。
山河萬里賒神韻,雨露千秋領客騷。午后,啟程。天上人間,占得歡娛,年年今夜。愿所有的山村孩童,守得朝陽,花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