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拖縣作為農業大縣,其下面的許多鄉鎮與村落值得考察。7月26日,西華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五星向東方暑期社會實踐隊一行來到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石咀村進行實地走訪和調研,對當地的農業發展狀況、農業產業化水平以及農村社會文化等有了系統的了解。
不知不覺,我們團隊在布托駐扎已有近一周的時間了,我們走訪了許多的園區、學校,也走進了布托的大街小巷,看到了尋常人家的生活。作為一個彝族占絕大部分人口的縣,布托的生活方式與北邊的四川盆地有著許多的不同,讓初入涼山的我感到驚奇,也感到激動。自從到布托,我便喜歡把相機打開,去記錄這里的一切:從他們的飲食到衣著,從他們的交談到娛樂。我發現,無論身處何地,你總能發現多種多樣的生活方式,在這些生活方式背后,是人類情感的碰撞,是生活哲理的不同。但無論是何種生活方式,你總能在一個瞬間被觸動。也許有幸,這些生活碎片會成為你一生的記憶。而石咀村之行,我有幸看到了這里的人們和他們的生活方式。
牧人與牛
在去往石咀村的彎彎曲曲的路旁都是筆直的樹木,因此視野還算不錯。一路上我們不時看見許多牛或坐或站在草坪上。說起牛群羊群,我們往往會想到牧童或者牧人,但我們一路上卻并未看見有牧人的影子。戴著草帽,坐在牛背上的牧童,以及靠坐在樹下,吸著煙斗的牧人,這些好像都只存在于我的想象之中。從布托縣城到石咀村的幾十里路,牛羊成群,芳草鮮美,陽光明媚,但不見人影。也許牧人正躺在山坡的另一邊?也許是草木茂盛,牧人早已成為這景色的一部分而不易被察覺?也許牧人早已在家中,放任牛羊悠哉游哉?總之,去往石咀村的路上不見牧人,但牛與樹林構成的和諧畫面成為了我們此行難忘的記憶。
高原上的孩子
石咀村處于山前的沖積扇上,土地說得上是比較肥沃的,因此這里大片大片的農田構成了石咀村的背景。要說種的最多的,應當是土豆了。在房前屋后,在山坡上,在壩子上,到處都是土豆花開。當前并非農忙季節,在田野里也不見有人,我們便走進了村落。也許是學校放了暑假,一路上小孩子顯得特別多。看到有陌生人來了,孩子們也沒有好奇地多看兩眼,而是專注于眼前的游戲。門前的空地可以是游戲的場所,而屋后的小林子也是陰涼的好去處。孩子們三五成群,分散在村落的各個角落,但是孩子們玩得也很安靜,絕不會影響到山風的耳語。也許再過一個鐘頭,當炊煙升起,這個村落會更加的安謐。
產業園的工人們
石咀村前有一條修得蠻好的公路經過,不時有大巴車和貨車從這里經過,而一個藍莓產業園就坐落在石咀村的旁邊,順著公路大概不到十分鐘就能走到。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藍莓產業園的許多產業工人都是附近石咀村的農民。與工廠里的流水線不同,農業產業工人的工作是充滿交流的,在藍天下一群人時而聚攏在一起,一會兒卻又拉開了距離,遠遠地看,他們成了這大山中最有活力地一群,像一幅動態的畫。不一會兒,中午就到了,工人們停下手中的活兒,成群結隊地向產業園大門走去,他們互相交談著,笑著,山中似乎熱鬧了起來,但不一會兒又歸于寂靜。
跟隨著產業工人,我們也走出了產業園,并打車回到布托縣城。一路上,我們又看到了成群的牛,而牧人依舊不見,也許到了傍晚時分,我才能聽到一聲呼喚?石咀村的生活是這樣地安謐,人們靜靜地生活在其中,一切都悄悄地發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