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瓦藍瓦藍的天空沒有一絲云彩,火熱的太陽炙烤著大地,讓河里的魚兒熱得探出水面,讓地上的小動物躲在洞里不敢出來,只有夜晚的螢火蟲打著燈籠照亮大地,帶來陣陣涼風。從7月1日開始,螢火蟲們已經飛行了20多天了,也該停下來歇歇了。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螢火之行”青仔公益支教團隊的志愿者們在泰州市城東街道開展的20多天的公益暑托班也落下帷幕了。有太多的不舍:舍不得城東街道十個社區的小朋友們,舍不得離開熟悉的講臺,舍不得結束“音樂之旅”。盡管支教活動結束了,但是這段美好時光早已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沒有每天奔波各個社區的疲憊,沒有為豐富教學內容而惆悵,沒有課堂上管不住紀律時的無奈,只有小朋友們認真思考、舉手發言的熱情,只有他們天真無邪的笑臉,只有他們稚嫩的聲音。我們總是牢牢記住美好的事物而把痛苦的經歷和回憶滿滿忘卻。我很慶幸能加入螢火蟲的大家庭,發現社區每一個孩子心中小小夢想,用豐富多彩的課程激發他們的潛能,讓他們離夢想更進一步。輔導孩子們的暑假作業,在輔導中積累經驗。看著社區的孩子們一天天的進步和成長,離別的時刻也悄悄來臨。人生最難是離別,但是離別是為了更好的相遇,期待在未來能看到孩子們在各自的領域閃閃發光。
音符輕輕飄到遠方
小小的音符輕輕地飄吧,別打破孩子們的夢想,每一只音符都發著絢麗的光芒。音樂是撫慰心靈最好的良藥,也是提升對美的鑒賞力的重要膠囊。樂器則是表現音樂的一種形式。“這是二胡,我學過的!”“這又是什么樂器呢?我從來都沒見過。”孩子們熱情和好奇全都寫在臉上了。課堂上,我為小朋友們科普介紹了許多樂器,有的是常見的,有的是陌生的;有的是西方的,有的是東方的。無論是哪個地域的樂器,它都是人類在探索自然和求生中的發現和創新。我很高興現在有很多小朋友在學習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樂器,像古箏、琵琶、二胡、豎笛、葫蘆絲等這些熱門的樂器。繼承和弘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責任,作為為小朋友傳授音樂知識和教授唱歌方法的志愿者老師,我有義務承擔這樣的責任。當然,西方的優秀文明成果也值得我們學習,不同文化的交融才讓我們的世界變得多元化。
無論是歌頌為疫情做出重要貢獻的醫護人員的《聽我說謝謝你》,還是宣揚濃濃母愛的《萱草花》,還是帶來自信的《你笑起來真好看》,這些歌曲通過童聲表現出來都是那樣真摯。我還記得杯子舞表演《你笑起來真好看》的畫面。起初,教室里一片混亂,每個人的節奏都不同。逐漸地,我帶著小朋友們分解步驟一步一步做到整齊劃一。在兩次課地訓練之后,即便是跟上音樂,節奏也沒有混亂,拍手聲和杯子敲打桌面的聲音相應和,整體聽起來非常和諧,幾個女孩子驕傲的笑臉仍歷歷在目。節奏感的培養對于孩子們學習音樂很有幫助,它鍛煉了身體適應音樂的協調性,還有利于促進大腦的發展。
也許我的音樂課教學在此刻已經結束了,但是我的教師生涯還很漫長。這次暑期支教是我的全新嘗試和體驗,我從未以教師的身份站上講臺授課,但是這個夏天我做到了。我還記得初等講臺的膽怯和不知所措,在一次次的訓練和反思中,我發現自己明顯放開了許多,變得更加自在和享受。即便如此,我也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我希望在專業學習和訓練之后再次站上講臺時我能夠更加從容,能夠把自己的專業性展示出來。
匆匆告別
因為近來突發的一些緊急事件,我們的公益暑托班提前結束了,很多社區的小朋友都來不及和他們說再見,我感到十分難過。剛培養出來的默契就這樣打斷了,更令人惋惜的是我與孩子們未來也許再也見不到面了。但是我相信未來在某個領域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的潛力是無限的。在某一堂課我問過孩子們未來的職業夢想,有飛行員、醫生、警察、教師……我看到在他們澄澈的眼睛里透露著渴望和堅定,他們也一定會達到自己的目標的。
螢火蟲的光芒也許很微弱,但是絕不會熄滅,來年螢火蟲一定會繼續飛行,我們的支教活動的故事也會繼續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