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總是太匆匆,還未準備好說再見,杭州師范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天碼座”教學小分隊近半個月的社會實踐活動已經(jīng)圓滿落幕啦。
當時間流逝,所有的東西都消失殆盡時,唯有空中飄蕩的氣味還戀戀不散,讓過去歷歷在目。
起初欣喜的大朋友們面對著一群天真爛漫的小朋友,不禁浮想聯(lián)翩,這不就是幾年前的我們嗎?看著孩子們認真上課舉手發(fā)言的場景,做課間操蹦蹦跳跳的一舉一動,遇到問題時稚嫩的呼喊聲——“老師,這個應該怎么做,你幫幫我”,我感到由衷的開心,從心底里開始想要同他們聊天,探尋他們的快樂所在,轉(zhuǎn)變自己成年人的思維,仿佛置身于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里。
與小朋友們一段時間的相處之后,我們更加熟悉彼此,基本上每個老師在課堂上都可以清晰的叫出所有小朋友的名字。一個猝不及防的巧合,老師就被冠上了“綽號”,“地鼠老師”為何意?只因為舒老師的姓與“鼠”同音,不過最重要的是,這名字里充滿了孩子們對老師的喜愛啊,這大概就是孩子們情感的體現(xiàn)方式吧。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可能是我第一次真正的站上講臺,拿著自己準備的課件,以自己準備的臺詞,來向真正意義上的學生教授知識,這是我教師夢的一個開端,我很感謝這一次社會實踐讓我在大一的時候就能夠在一所正規(guī)的學校向?qū)W生們教授知識,這是一次彌足珍貴而又讓人難以忘懷的經(jīng)歷,也是一次可以積累經(jīng)驗的寶貴的活動。或許這就是社會實踐的初心,暫時拋掉自己還作為學生的身份,離開學校這個美好而夢幻的庇護所,以一個成人的眼光走上社會去看看這個世界里我們作為學生看不到的色彩。社會實踐既磨礪心性又讓我們更加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如果沒有一桶水如何給小朋友一碗水呢?
正處于初等教育的小朋友們,就像是一本在線的十萬個為什么,總有問不完的問題,說不完的話題。看著坎巴拉中的飛船點火,從地面開始發(fā)射到浩瀚的外太空,孩子們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滿懷興奮,迫不及待的分享著自己成功的喜悅;每天午餐之后去圖書館讀書時,大家就會各拿著一本腦筋急轉(zhuǎn)彎,纏著老師們開始提問,千奇百怪的角度,在老師們看來似乎并沒有什么觸動,卻變成了他們連接這個世界的通道。
我們的實踐在開拓中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不斷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火花。為了調(diào)動大家的課堂積極性,老師們經(jīng)過多番思考,花樣百出。根據(jù)大家的表現(xiàn),制定一種獎勵制度,最后以獎狀和禮物的形式回饋大家。老師們提前分好小組,在黑板上寫下小組長的名字,每個小組長都負責起自己組員的學習任務,互相幫助,積分高的一支隊伍獲得老師提前準備的火箭存檔,這對大家來說可是誘惑力極強的。助教老師們也是忙里忙外,為了幫助基礎相對弱的同學們更好的掌握知識,我們成立了一對一“小課堂”形式,每個助教都出一份力,讓孩子們不拉下重點內(nèi)容。以此形成的良好的學習氛圍,同學們都在相互期盼著第二天的精彩,學校的信息老師也肯定了大家的創(chuàng)新成果。我們付出了辛苦,從中得到的自豪感與成就感卻是無價的,看著一張張笑臉,孩子們啟蒙教育的路上有我們出席,怎么還會疲憊呢?
迎接我們的,每天都是無數(shù)個小驚喜,就如同多變的云朵,每每都能激起大家抓拍的欲望,我們小分隊的授課體系在這之中不斷地經(jīng)受磨練,愈加完善。教學相長也,我們得到的又何止教學方面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呢?這更像一個窗口,連通了個人與社會。服務社會,才能更客觀的去評價自我,加強我們將理論知識轉(zhuǎn)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我多么希望時間能夠走的慢一點、再慢一點,能夠再陪伴他們久一點。但時光不會為我停下腳步,那就讓我最后再悄悄錄一次他們上課的場景吧,他們有禮物和明信片做紀念,而我要的不多,我只想等之后想起他們的時候有個回憶的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