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8日起,邵陽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心心點燈”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輔導教育關愛服務團赴邵陽縣塘渡口鎮白羊鋪村白羊鋪完小,開展為期一周的三下鄉活動,我作為其中的一員十分榮幸參加此次活動。
我一直向往大學實踐活動,在聽完我校經濟與管理學院三下鄉分享會之后,我了解到有關暑期三下鄉的相關信息,更加堅定了參加的信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作為華夏青年的一員,我有責任、有擔當、也有義務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這是我們的新時代,我們的最佳時期。
此次三下鄉,我與服務團的其他七位小伙伴主要負責關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團體輔導,在對小朋友們進行心理輔導活動的過程中,我收獲頗豐。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在抵達白羊鋪完小之前,我本就做好了條件艱苦、氣候炎熱的準備,但是到達之后,這里的一切都給我們這一群從小被呵護的孩子上了人生的重要一課。沒有這炎炎夏日,又怎能體會汗流浹背的艱辛;沒有長途的跋涉,又怎能見證留守兒童跋山涉水追求知識的決心;沒有晚上夜襲我和伙伴的小蟲子,又怎能見證我們克服心理障礙時的堅定。通過這些天的下鄉實踐,已然將我們原本那顆脆弱不堪的心打造成一面堅不可摧的墻。我們不再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大驚小怪,我們暫時拋開小精致,丟掉矯情,成為好似生活在這里十多年的居民,只為將這一次三下鄉活動的內容真正落到實處,幫助留守兒童們打開心扉,悅納自我。同時,我也明白了一個重要道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留守兒童的多種普遍心理
通過這幾天的心理團體輔導課,我發現白羊鋪完小的留守兒童群體大致分為兩類:調皮搗蛋但內心又十分渴望愛的類型和沉默寡言比較害羞的類型。
剛上課時,總有一些和我唱反調的學生,但是接觸下來,我也了解了孩子的家庭情況,其中,有一個孩子,他的父親因病去世,母親改嫁,從出生到現在只在爺爺奶奶的照顧下長大。他看似從未被這些經歷所影響,其實內心渴望我們去闖進他的世界,與他成為朋友。那么驕傲卻又孤獨,那么渴望愛卻不會表達,我很榮幸能成為他的朋友,很感動能收到他送給我折紙小禮物。當然,這也不禁讓我思考當代將如何幫助這些有心理障礙或者說是心理缺陷的孩子們,現今,我卻只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綿薄之力,讓他們對這個世界有所改觀,給他們留下美好快樂的記憶。
班上還有一對雙胞胎姐妹,姐姐開朗,妹妹性格內向,剛開始進行心理輔導課時,妹妹總是坐在角落一言不發,不愿意與我交流,但通過幾次小游戲互動,我和她們也漸漸熟悉起來,在某些活動環節中,她們也積極參與進來。這些性格內向的留守兒童,我們應該加強與家長的溝通,鼓勵孩子們多做一些既能樹立威信又有自信的事,通過做事來改變性格中的問題,參加課外集體活動等。
實踐的意義,是在于過程,我們與小朋友在最好的時間“鄉”約白羊鋪村,雖然我們能幫助他們的很有限,但是我們每一個“心心點燈”志愿者都在努力點亮迷途“小白羊”的回家之路,讓他們明白自己存在的意義。這是我們當代青年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