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天,從蕪湖到南充,從安徽師范大學到新祠堂村村小。我加入安徽師范大學“情系川皖·圓夢巴蜀”山區留守兒童支教團,收獲勇氣和情懷,追隨光,并成為光。
坐在書桌前寫下這段文字時,突然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看到樓下有孩子在奔跑玩耍,不禁想我的小朋友們此時此刻正在做什么呢?是在洗衣服,還是在刷碗?有沒有好好讀書?在想爸爸媽媽嗎?口袋里已經裝了很多蟬殼了吧?有幫爺爺奶奶奶做農活嗎?這段支教的日子變成一幀幀畫面在我眼前閃過,原來不知不覺,我也擁有了一些想念和無數的牽掛。
很難忘記凌晨六點的山間云霧,和隊友一起早起準備早餐,燒水、擇菜、熱鍋、煮面……等到香味濃了,大家也都陸陸續續地起床了。孩子們起得早,背著書包在樓下等著,看到有哥哥姐姐下樓,便撲上去擁抱。隊員們快速巴拉幾口面條,便領著一群孩子向學校跑去,收拾碗筷的聲音交雜其中,隔壁爺爺奶奶家的鴨子慌亂逃竄。我突然感受到久違的煙火氣,所謂的“歲月靜好”,說的就是這樣的畫面吧。孩子們每天都很有活力,恍惚間我好像在他們身上看到一種光,我和朋友感慨,有時候覺得他們真的像祖國的花朵一樣蓬勃地生長,所有未來的希望都凝結在他們身上,他們的眼中有宇宙的星輝,質樸而又寬闊。
支教生活的日常就足夠讓我動容,每一天都會收獲新的溫暖和感動。記得第一次給孩子們布置作文,主題是“你眼中的夏天”,收上來之后,驚喜地發現他們的文字是多么有靈氣,然后一份一份地寫評語,希望他們永遠保持內心的那份自然與純正,希望他們的夏天永遠炙熱而美好;記得兩次家訪,向爺爺奶奶們詢問家庭和孩子們的情況,老人們說完之后開始講述自己的人生,我并不太能聽懂那里的方言,但仍不時地點著頭。結束后他們塞給我們很多的黃豆和雞蛋,我已經難過得快要流下淚來。他們的內心一定很孤獨吧?平時面對幼小的孩子和破碎的家庭,不知道還有誰能聽他們說一說自己的一生;記得最后一天文藝匯演結束后,一個小男孩兒沖過來擁抱我,“姐姐明年再來吧,我在這里等你。”“好,我答應你。”
記得回家的那一天,爸爸媽媽在高鐵站接我。當我拖著行李奔向出口時,看到他們開心地向我招手,我突然又有想流淚的感覺。可能這一趟四川之行,不是我們在單向地幫助孩子們,而是我們之間互相治愈。曾經我很難想象,在21世紀的今天,竟然有這么多破碎的家庭、這么多孩子無法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資源。幸好,生活有剝奪,也有饋贈。他們都在好好長大,比同齡人更懂得愛、更珍惜愛,他們擁有更自然的陽光、更單純的愿望。當我跟爸爸提起我心中的惋惜,爸爸說,說不定他們長大還會懷念自己的童年呢,那些捉著蟬、奔跑在田埂上的夏日,耳邊是呼嘯的晚風,眼前是高高的大山,翻過去也好,留下來也罷,都是他們堅持走過的路呀。
寫到這里,倒回去看了眼文章。回憶太多,多少有些語無倫次了。可能現在的我能做的只有把那份想念和牽掛放在心里,然后加倍感恩,好好生活。我永遠懷念這個夏天,一群孩子和一群懷揣勇氣和情懷的年輕人悄悄走進了我的生命里,一起走過彎彎曲曲的山路,傾聽內心的回音。感謝遇見,慶幸的是,你們是你們。
“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