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蔡沙玲,陳夢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這一背景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全國各地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為了深入探究居住地生態環境改善對居民幸福感的具體影響,來自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的“綠意盈心”項目組調研小隊(以下簡稱調研小隊),在國慶期間前往貴州貴陽,以南明河治理工程為例,展開了為期四天的實地調研活動。
10月1日,國慶佳節,舉國同慶。在為祖國送上誠摯祝福的同時,“綠意盈心”調研小隊從華中師范大學南湖小區北門出發,踏上了前往貴陽的旅程。經過近六小時的車程,小隊成員順利抵達貴陽北站。盡管貴陽的秋意已濃,氣溫降至10℃,但小隊成員的熱情卻絲毫未減。在簡短的休整和討論后,他們為第二天的調研活動做好了充分準備。
圖1 為調研小隊在貴陽北站的留影
圖2為調研小隊在貴州省委門口合影10月2日上午,調研活動正式拉開帷幕。小隊成員分為三組,以甲秀樓為中心,向南明河(甲秀樓段)四周輻射,開展問卷收集和訪談工作。為了覆蓋更廣泛的年齡群體,小隊準備了紙質版和電子版的問卷。雖然一開始問卷的發放進展緩慢,但小隊成員迅速調整心態,互相鼓勵,逐漸進入了狀態,順利完成了任務。
在訪談過程中,小隊成員尊重被訪者的意愿,對于同意錄音的被訪者,他們確保訪談信息的準確與真實性;對于拒絕錄音的被訪者,他們則及時用筆做好訪談記錄。訪談采用聊天、嘮嗑的形式,拉近了與被訪者的距離,使得被訪者更愿意分享內心的真實想法。
- 隊員有話說
撰寫人:何潤森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調研,學到的不是課本上冰冷的人印刷字體。好在我還有微不足言的感受,我總是告誡自己不要失去對生活的感受。由貴陽的所見讓我產生了一些新想法想法。我很慶幸來到貴陽南明河進行實地調研。
今天雖四處奔波疲憊不堪,但還是略有收獲。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社區志愿者們,談到南明河生態和治理,他們侃侃而談……還有一些當地的老年人們,談到南明河,他們臉上總是洋溢著驕傲和自豪,“我就是要為我的母親河放聲歌唱”一位在河邊高聲歌唱的大爺說。
我從未如此發現貴陽如此廣大,比書中更加具體的是起伏的山脈,條條寬敞的大路后仍有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在我們看不見的背后還在為南明河生態治理而努力……

撰寫人:田雨琳
今天是我第一次在貴陽進行現場調研,雖然剛開始時受到一些人的拒絕,將我們誤認為傳銷組織,但這個過程依然讓我收獲頗豐。
在與路過的游客交流時,我發現他們對貴陽的熱愛同樣深厚。雖然大多數人是來觀光的,但他們愿意停下來參與我們的訪談,甚至幫我們拍照,這讓我感受到一種社區的歸屬感。
在南明河邊,我還遇到了兩位志愿者,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們分別是當地的黨支部書記和團支部書記。特別是那位22歲的團支部書記,他剛從貴陽學院畢業,充滿了青春的朝氣。與他們的交談讓我對社區的參與與治理有了新的理解。
- 訪談精彩片段
筑城廣場河邊的老爺爺“水和人的這種天然關系,人是離不開水的。人看到是水天然的一種心情就打開了,尤其是這一干凈的水,就是很清澈的水,人的心靈就打開了,而且人眼睛對水這些,都有很放松的這種功能。所以說知道這種高不高興,肯定高興。”
坐在河邊聊天的爺爺“這個是個長期的工程,不是說只是這段時間做好,源頭治理不好,一樣的還是污染的,每一個市民必須要做到東西不能亂丟,你不要亂丟垃圾,亂倒垃圾。”

調研第一天,小隊共收集線上問卷和線下問卷共149份,同時完成了 11個訪談任務,超額完成了預定目標。在聽取社區工作人員的建議并考慮到訪談實際情況后,小隊決定擴大調研范圍,前往南明河上游繼續開展調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