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助農,青年在行動"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赴榆林市調研紀實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深入陜西省榆林市,圍繞農資廢棄物回收問題展開了一系列深入調研。調研結果顯示,農戶回收農資廢棄物的意愿受多重因素影響,為推進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寶貴洞見。
首要因素:農資廢棄物的材質與用途
調研發現,榆林市作為水稻種植的重要區域,農資廢棄物的回收情況與其材質和具體用途緊密相關。例如,用于催生稻種的塑料托盤因其耐用性,常被農戶保存至次年復用。同樣,遮陽用的黑色塑料布也因其必要性而得到妥善收集。然而,種植香蕉時使用的塑料水管和套袋則面臨不同命運:水管因可再利用性被保留,而塑料套袋則隨果實售出后被丟棄,反映出農戶在回收過程中的選擇性。
技術瓶頸:回收流程的效率與挑戰
農戶普遍反映,當前農資廢棄物的回收主要依賴人工,不僅成本高,且效率低下。清潔、分類、運輸等環節均需大量人力物力投入,缺乏高效、便捷的回收技術和設備成為制約因素之一。因此,技術的革新與引進成為提升回收率的關鍵。
政策引導:增強意識與激勵機制
調研中,團隊還注意到政策宣傳對農戶回收意愿的影響。部分農戶對相關回收政策了解不足,導致參與積極性不高。對此,團隊建議政府應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通過講座、宣傳冊、網絡平臺等多種渠道,提高農戶的環保意識和參與度。同時,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如提供資金補貼、稅收優惠等,以激發農戶回收農資廢棄物的積極性。
未來展望:技術創新與政策支持并重
基于調研發現,團隊認為推動農資廢棄物回收工作需從技術和政策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應鼓勵和支持技術研發,開發出更適合農戶操作、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回收設備和技術;另一方面,政府應持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加強監管力度,確保政策的有效執行和落地。
此次調研不僅加深了團隊對農資廢棄物回收問題的認識,也為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提供了有益參考。作為青年學子,團隊成員紛紛表示將繼續關注農村環保問題,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作者:黃月曉 鄭憶興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蘭理工武術隊賽場爭金奪銀
- 在西北五省區武術邀請賽暨甘肅省傳統武術錦標賽中,蘭理工學子敢打敢拼,取得一金數銀的優異成績。
- 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