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陽歷史悠久,地處鄂豫陜三省交界處,是中國腹地的戰略要地。自古有“鄂之屏障、豫之門戶、陜之咽喉’之譽,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紅三軍、紅四軍、二十五軍在此浴血奮戰,解放戰爭時在勛陽城創建了十九軍。歷次革命斗爭中有4萬余人參軍參戰,2000余人壯烈犧牲,3000余人成為功臣,留下了賀龍、徐向前、李先念、王震等將軍的足跡,先后有19名黨和國家領導人、12位軍事家,369位開國將帥在影陽戰斗。勛陽革命誕生了施洋、何世昌、紀大綱、劉世讓、聶之俊、燕若癡、許明清、雷天明等15名知名烈士。如今郯陽革命烈士陵園的烈士墻上記載了1982名英烈,先輩的英名和事跡將激勵著代代后人。面對著革命先烈,探憶·裕農社會實踐團隊感慨萬分,他們一代代中華兒女的驕傲、值得一代代的人崇敬和愛戴。烈士的英名和光輝業績,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
走入鄖陽革命烈士陵園,實踐隊員們情不自禁地嚴肅、莊重起來。在這片富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土地上,涌現出一大批甘灑熱血,為報效祖國而英勇獻身的革命先烈,他們以大無畏的精神,投身于革命事業,用短暫而壯麗的一生在中國革命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創造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譜寫了一曲曲人生壯美的篇章,光榮地載入了中國偉大的歷史史冊。

探憶•裕農實踐團隊走到最后,聆聽了革命烈士在戰火中浴血奮戰、勇于犧牲,在黨遭遇嚴重挫折時仍堅定心中信仰的故事,感受了老一輩革命先烈們的崢嶸歲月和光輝足跡,社會實踐隊員們深刻地體會到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樹立報國志向,要有不怕吃苦、勇于拼搏、銳意進取的闖勁,要有無私奉獻、為人民服務的擔當,扛起當代青年身上的歷史責任和時代使命,將老一輩革命英雄打下的江山守護好、建設好、發展好。
(編輯人 黃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