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了解到,竹山縣有豐富的竹木資源,篾匠編織技藝精湛,精美的竹篾生活用品綠色環保,美觀大方,深受村民喜愛。然而,我們不能忽視的是,當前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出現了人才流失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舉步維艱的狀況,許多傳統手藝面臨著失傳的威脅。在我看來,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當代青年的責任,我想:此次非遺竹編探訪之行也是為了讓青年們了解非遺文化,培養青年們保護非遺、傳承非遺的品質。此外,在了解到竹山縣委縣政府的做法,我感到敬佩無比。為了使瀕臨失傳的傳統手藝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我們得知竹山縣委縣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打造非遺文化產業。認識到竹山縣委縣政府為發展竹編所做的努力,我認為這些努力也使得非遺項目給群眾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與此同時,肖老是其中的受益人,也讓非遺竹編被世界各地更多的人看到。
通過當地村委會的協助,我們找到了竹編非遺傳承人肖友華爺爺。踏進肖友華爺爺家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削好的竹篾,我被屋內擺放著的竹制品,還有簡陋的家具陳設吸引住,隨后一位風塵仆仆的瘸腳的老人背著一大籮筐豬草出現在村子的入口。面對肖爺爺的熱情款待,我們的內心感到十分溫暖。肖爺爺從十七歲開始接觸竹編,幾十年來一直堅守著這門手藝。“凡是農村生活需要的產品我都能編出來。”對我們說這句話時,他的臉上露出無比自豪的笑容。然而,他告訴我們,盡管他培養了三個徒弟,但現如今由于生活用品的改變,越來越少的人了解竹編,這讓他感到非常痛心。在參觀和與竹編傳承人的交流過程中,我能深切地感受到:傳承與創新的重要性。在我看來,非遺竹編是肖老獨有的天賦,同時也是兩者之間靈魂與靈魂的碰撞。
幾十年堅守,從未停下過腳步,肖爺爺雙手厚厚的老繭吸引住我全部的目光,在我的眼中,竹編是他的心血,是他的藝術品。某種程度上,是他的堅持才讓我們今天擁有親眼目睹竹編光彩的機會。非遺竹編讓我領悟到了傳統文化的堅實且獨特的內核,通過欣賞非遺竹編制品,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生命力和連接不同文化的重要性。同時,我也深刻認識到保護和傳承非遺項目的重要性,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遷,許多非遺項目面臨著失傳的危險。因此,保護和傳承非遺項目成為了一項重要的任務。除了政府等應該加大對非遺項目的保護和傳承力度外,我認為也可以通過加強教育和培訓,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參與到非遺項目中來。非遺是我們民族的瑰寶,也是我們文化的根基,我們應該為之自豪,并為之努力。讓我們一起努力,傳承和發揚非遺,讓它在更多的地方發光發熱,為我們的文化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對于這項陪伴自己大半輩子的手藝,肖老先生眼泛淚光地向我們說道:“我希望我的這位老朋友未來的發展能夠越來越好。” 肖爺爺找出自己曾經利用非遺竹編技藝制作的竹籃、背簍等竹制品拿出來給我們觀賞。我們在采訪中得知,肖爺爺靠竹編技藝支撐家庭,空閑的日子與家中的兩頭豬作伴,這些便是他日常的全部。他始終滿臉笑意,熱心地給我們講述竹編在當地的熱度, “只要我做出來,就沒有賣不出去的,他們都搶著預定,他們都需要這個。”這是肖老作為非遺竹編傳承人說出這番話的底氣,也讓我們整個實踐團隊再一次對非遺竹編生起敬畏之心。參觀非遺竹編的學習對于我來說,是一次很大的心靈震撼,其實更多的,是對肖老先生的欽佩。說起竹編,肖爺爺的眼睛是放著光的,他借著非遺竹編講述著自己精彩的大半生,我們也在肖老的故事中感受到傳承的彌足珍貴。我也從中感知到:為了把握非物質文化遺產根脈,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精神,是我們每一個青年義不容辭的責任。
竹編意在“竹”,也在“編”。籬絲交集,一編一織,編織出中國人一種“竹”的審美,這是我們華夏兒女獨有的浪漫。然而,在竹山縣溢水鎮中的這個小村莊里,仍流傳著非遺竹編的神話,可見它作為一項傳統工藝,擁有著的悠久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承載著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和我們華夏兒女的濃厚情感。第一天的竹編探訪之旅,不僅僅只是帶給我們當時的震撼和精神洗禮,更重要的還有增強了我們對于傳承非遺竹編的認知,正是這些閃爍著的非遺文化精神激勵著我們。
竹編非遺傳承人肖老先生也始終向我們展示著他在用自己的力量讓竹編“走出去”。在我們實踐團隊第二天的探訪中,為了表示感謝,我們準備了一些水果、文具和玩偶送給肖爺爺和他的孫子孫女。肖老在屋中找出竹編的原材料篾條,向我們比劃著如何開始編,并遞給我們一些篾條嘗試編織。傳統竹編雖然算不上鬼斧神工,但是卻更能體現“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造物觀念。他用心教授我們編制竹編,讓我們親身體驗到傳統竹編并不容易,從而懂得了始于熱愛,盛于堅守的道理。肖爺爺的堅持和傳承精神,以及他對竹編的熱愛和渴望讓更多的人了解非遺竹編,深深打動了我,同樣也激勵著我在學習生活的道路上不斷向前走。此外,以肖老先生為代表的竹編藝術家們仍在孜孜不倦地追求新的藝術,新的竹編藝術品也在緩緩冒尖。我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也是文化資源的寶貴財富。代代傳承不僅是對藝術的堅持,更是對藝術的一種尊重。我們對肖爺爺堅守傳統文化的信念表示敬佩,并將這視為對竹編這項傳統技藝最好的保護和尊重。除此之外,此次探訪也更加堅定我的想法:在守護非遺竹編的同時,傳統技藝也需要與時俱進,大膽創新,緊跟時代步伐。只有不斷創新,非遺文化才能行穩致遠,歷久彌新。我們是21世紀的新青年,走在建設祖國的長征路上,任重而道遠,我深深體味到,我們需要做好非遺文化的傳承者角色,推進非遺技藝成為民族文化寶庫的一部分精神和力量。
在肖爺爺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嚴謹、堅持和創新。感恩肖老先生,讓我們不虛此行,有幸領略到非遺竹編的文化魅力,也從肖老的事跡中感悟到人生的精彩。相信竹編的魅力會被更多的新生力量捕捉到,從一代代堅守與傳承中深刻認識到保護非遺對當代社會的重要意義。(通訊員 黃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