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竹溪縣向壩鄉,這是個風景如畫的村莊,唯一的不足就是交通不便。在這風景如畫的村落里漢江師范學院“童心童行”助力鄉村振興社會實踐小分隊為期二十三天的支教活動就這樣匆匆而過,不得不感概:逝者如斯夫。
有一種生活,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沒有體會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沒有擁有過就不知其中的純粹。讓我們在山區播下希望,收獲喜悅;讓我們甘為人梯,使山區的孩子踩著我們奔向未來!
支教工作是充實有意義的,帶給我的是沉甸甸的收獲。通過這次支教活動,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教師職業的神圣和光榮。
在支教活動中,我發現那里的學生學習都十分認真、刻苦。雖然條件與城市里相比差了很多,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很高,在校園里很早就能夠聽到、看到學生們在讀書,課堂上學生們目不轉睛,自習課上也是踴躍提問。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加百分之一的靈感。”相信孩子們的勤奮會給他們更好的回報,擁有一個更好的未來!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成功,也沒有絕對的失敗。成功是沒有捷徑的,唯有腳踏實地才能夠到達成功的彼岸!
在這次支教中我擔任二、三年級的班主任和一直九年級的思想道德老師。我對他們的要求是見到老師要主動打招呼問好。一開始,學生可能害羞或是不習慣,只有少數人能夠做到。但幾天下來同學們看到老師都會喊“老師好”“老師再見”,這一句句的“老師好、老師再見”無疑是對我的肯定呀!我不由地暗暗欣喜,因為這也是教學成果的之一呀!
支教,重在一個“教”字。如果支教老師不能把握好課堂,把握好教學,就難以履行好自己的職責,這將是最大的遺憾。在短短的幾天教學過程中,我確保自己每一節課之前都會精心的備課,要求上課表達輕松自然,基本脫離備課稿。讓自己的思想在學生和老師兩者之間互相轉換,保證著課堂的思維跳躍、形式多變,在有限的時間里取得良好的效果。當學生親切地喊到:“老師好!”我感到孩子是多么可愛;當把知識的教給渴望求知的孩子,我覺得我找到了自我的價值。支教雖然辛苦,但是鍛煉了我的意志,提高了我的潛力。支教不僅僅讓我結交了很多朋友,收獲了友誼。支教更使我長大了:學會了吃苦耐勞;學會了苦中作樂;深刻體會到了團隊精神的重要性;收獲了教育經驗和提高了教書技巧。志愿者走了一批又來了一批,我們用青春和汗水維護那充滿愛的旗幟;用無悔和實踐完成愛的交接;用語言和心靈來書寫愛的故事。

圖為支教老師在給學生們放映紅色故事。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譚慧娥 攝
山村生活相對來說是貧窮的、是冷清的,山村的教育也是薄弱的。可我來山村支教無怨無悔,我深深愛上了這里的一草一木,因為山村的空氣是清新的,人情是純樸的。我覺得這次的支教是我大學以來做過的最有意義也應是最正確的一件事。回想兩年的大學生活,能真正記住的也沒幾件事,感覺不知所措,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但是經過這次支教,我忽然發現其實當個老師其實也蠻好的,也許以后我就可以朝這個方向發展,好好努力。
在這次支教實踐活動中,我認識到了教師這個職業崇高的使命,他是辛勤的播種者。不僅傳播著知識、傳播著愛、更傳播著希望!我想,應該每一個大學生都有支教的夢想吧!
啟明星照亮希望,帶夢前行!啟明星,就是最黑暗或黎明前天空中最亮的星!是黑暗中的光明!且啟明星在中國象征著新的一天,象征著迷茫中的希望,引領方向的標志。我們這個團隊就是竹溪縣向壩鄉中心學校的學生們的啟明星,給他們指引人生的方向、照亮前進的道路,讓他們帶夢前行。愿這世界能夠善待他們,愿他們有一個美好的童年!

圖為支教老師正在組織學生們放學。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謝雪玲 攝
轉眼間,支教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回憶起來一切歷歷在目,宛如昨日。常常安慰自己只是做過一個長長的夢,醒來還會能夠再有一次,而且,這一次我準備好了,可惜不是做過的一場夢。支教對我來說是一次磨練,更是一種寶貴的人生經歷!這里的生活讓我懂得什么是對知識的渴望,什么是條件艱苦,什么是感動。支教雖說幸苦,但是看著孩子們努力學習,我想說:“累并快樂著,忙碌并享受著,付出并收獲著。”感慨著時間的流逝,二十三天是那樣的短暫,終于到了離別時刻。相逢總有千言,離別僅需二字!心中萬般的不舍,離文藝匯演結束的時間越來越近,不舍便越來越多。最后一首《再見》,唱哭了大家,那一句一句的:“老師,我們會想你的,你別走。”讓人潸然淚下!(通訊員 呂偉鵬 楊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