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距今約一、二千萬年前,全球范圍內出現造山運動,地理環境和氣候發生了劇烈的變化,植被產生巨大改變,森林減少了,猿類不得不尋找新的生活環境,其中有一支高度發達的猿類——古猿,被迫用越來越多的時間在林外的地面上尋找食物。大約在三、四百萬年前,人類出現了。人類的發展經歷了早期直立人、晚期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一直到現代人的進化旅程。6月18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外國語學院“探憶·裕農”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來到十堰市博物館,了解人類的進化史,探索遠古人類家園。
實踐隊員乘坐公交車來到了十堰市博物館,進入“遠古人類家園”展廳,展廳內有一個問題:古猿怎樣變成人。講解員向實踐隊員講解道:“目前一般推測,作為人類祖先的古猿原來都是在樹上生活的。當全球范圍內森林變得稀疏,林中食物資源變少時,有一支高度發達的猿類——古猿,被迫用越來越多的時間在林外的地面上尋找食物。在這種情況下,自然要用兩腿負擔起行動的功能。手越來越靈活,腿越來越粗壯,獨自擔當起身體行動的功能。同時,脊柱形成了人類特有的彎曲,頭骨移到了脊柱的上方,這時的人類開始脫離一般動物的范疇。勞動和腦力相互促進著,使得人類的進化過程由低級向高級不斷地發展,人類的大腦也逐漸發達了起來。腦的發展為思維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為了與自然界對抗,它們發揮群居的力量,通過語言交流情感,一步步走上了向人類過渡的路程。”


實踐隊員繼續向展廳深處走,看見了擺放的頭骨。屬于直立人階段的有鄖縣人、鄖縣梅鋪人、鄖西白龍洞人;屬于早期智人階段的有鄖西黃龍洞人。
其中,有被譽為國寶的鄖縣人。1989年5月和1990年6月,考古工作者分別在鄖縣曲遠河口學堂梁子發現了鄖縣人1號和2號頭骨化石,同時出土的有大量鄖縣人使用的石質工具及伴生的動物化石。鄖縣人的時代為早更新世晚期,距今約100萬年,屬于晚期直立人。它的發現,是中國古人類學的重大發現,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它是研究晚期直立人與早期智人之間傳承關系的珍貴標本,是探討現代人起源的重要環節,有助于追尋人類發展演化的軌跡。


人類的祖先古猿擁有很高的智慧,他們團結在一起共同狩獵,相互合作,這使得他們飛快地進步。在如今這個時代,人類也應該團結起來,共同進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