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經歷顛簸的路程后,我們隨三下鄉的小隊伍來到了合肥市長豐縣朱巷敬老院。這里七月的早上溫柔且柔和,陽光透明,反倒蒸騰起一片霧靄,如輕紗飄渺。停下來,與一棵樹,或者一朵花對視久了,不由得莞爾,想著這片土地的安靜與靜穆。每個人都想完完全全感受老人們的一天生活,所以我們團隊早早出發,路上充滿期待和活力,在老人們起床活動的時間便到達敬老院。到達后,敬老院院長已經在門口等候,一身利落又樸素的裝扮,讓我們感受格外親切。在院長的帶領下,我們走進了這處被歲月沉淀的一隅,開始我們的實踐活動。
在沒來之前,我構想著老人們享受到科技的福利,在解放雙手的日子里安度晚年。但在第一次看到這里后,我的心被什么猛地撞擊了一下,心麻麻的慢慢蔓延著。一層樓的平房,四處藏著的蔬果地,碩大且蔥綠的大樹似乎也有些年邁,遮蓋這片祥和地。院內每個角落都會有一兩把小板凳,或坐著曬太陽的老人,或曬著太陽等著老人來。
短暫服務的日子里,我攙扶著走路顫顫巍巍的老人曬一曬每一天新生的太陽,告訴他今天有哪些國家的大事,讓老人家少一份剝離感;我和牙口不再好的奶奶一起吃飯,我放慢再放慢的吃飯,還是快過那個很想快點吃完飯的奶奶,奶奶說自己牙口不好咯的時候,那份哽咽從未如此囂張;我也陪著那些有著活力還能跳著操的老人家一起活動,卻在言語間隙得知那無法根治的癌癥……我們清理這里的落葉塵土,可實在太厚了,掃不完的,和老人們臉上的皺紋一樣抹不平的。哪怕服務了一整天,我們也沒有一句抱怨勞累,由衷地想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為這里帶去一些幫助。
在互聯網上看過再多老年人的養老難,都沒有如今眼見后的心酸與無力。長豐縣老齡人口較為龐大,一些六十多甚至七十多的老年人依舊在夏秋季節干著收采的零工,我的外公外婆也是如此,每每聽到電話里老人家有些氣喘的聲音都格外心疼。所以今年我報名了敬老院的暑假實習活動,我是來自安徽工業大學的王宇陽,想著在自己有機會有可能的情況下多幫助老人們感受這個時代的溫柔和溫暖。或許我的綿薄之力無法作出巨大改變,但我依舊會在自己身邊宣傳著希望得到更好更全面的養老體系,人口基數龐大帶來的便是嚴重的老齡化問題。人終將走向衰老,何不先一步完善。
這次活動雖短暫平淡,但帶給我們的震撼和影響如刻字與石。我們帶去的只是稍微整潔的環境和短暫的陪伴,但依舊改變不了現實問題,小小的陪伴,帶給老人的是快樂,那年少的我們被父母陪伴只收獲了快樂嗎。和老人們的相處中,我銘刻于心的是感恩、尊重和成長。我也會和我的伙伴們抓住一切機會去宣傳養老工作的改善,甚至在未來某一天全身心加入養老工作。這是一次難忘且寶貴的機會。我感謝學校給了我這樣一個平臺,讓我能夠接觸到社會的角落,發現并服務。我同樣感謝敬老院給了我這樣一個環境,讓我能夠親眼見到最現實的養老問題。我的三下鄉之路不會斷絕于此,齒輪在此開始旋轉。在此祝愿所有老人身體健康。(通訊稿 王宇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