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西北大山區有這樣一位老人,他癡迷收集珍藏黨報、黨刊38載,退休后他創辦了湖北省首家民辦報紙博物館,以集報藏報為媒,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歌頌黨的豐功偉績,傳播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講好中國故事。他就是中國農業銀行十堰市茅箭支行退休干部、十堰市“程培長報紙博物館”館長程培長。6月24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外國語學院“探憶·裕農”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一行11人赴培長報紙博物館考古。
實踐隊員走進博物館,博物館內珍藏著很多的報紙。講解員向實踐隊員講解程培長爺爺的故事,說道:“當初程培長爺爺收藏報紙是因為自己的文學夢。1981年他利用業余時間開始給《湖北日報》《鄖陽報》等黨報黨刊寫稿、投稿,因接觸報紙雜志多了,慢慢覺得報紙雜志記載的是社會發生的大事,每份報紙背后都有一個個鮮活的故事,都是ー個時代的烙印,如果能把這些報紙收藏起來,若干年后再閱讀,那就是對歷史的回味和鑒賞,從那時起,他的大部分業余時間就被集報藏報所占用,一恍就是38年。”隨后,講解員向實踐隊員介紹了一些報紙的背景。

講解員講解完畢后,實踐隊員開始參觀博物館。博物館里的各類報紙琳瑯滿目。展品有珍稀的創刊號、特刊號、號外、停刊號、復刊號、異型報、金箔報、銀箔報、3D報等,包含《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新華日報》《晉察冀日報》《陜南日報》《北平解放報》《湖北日報》《紅色中華》等,記載著中國人民浴血奮斗求解放、豪情滿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歷程。其中,歷史最悠久的報紙,是1745年的線裝《邸報》,以及1879年的《申報》、1889年的《京報》。

實踐隊員來到培長博物館考古受益良多。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報紙已經淘汰了,只需要一部手機就能在家里看到世界各地發生的事情。但是報紙卻承載著老一輩人的回憶,就如程培長爺爺一樣。報紙不僅承載著他的回憶,而且也是他的珍藏品。隨著報紙博物館名聲越來越響,不少人前來參觀學習,有的商請聯辦活動,還有邀請程培長前往兼職交流。每有接待,程培長總是不厭其煩,承擔全程講解任務。他常說:“其他都是次要的,重點是,我是老黨員,要把紅色精神一代代地傳遞下去!”
(編輯人:李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