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至7月2日,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國際商學院“傳承紅色基因,踐行時代使命”暑期社會實踐團前往杭州市富陽區,開啟本次社會實踐之旅。成員們溯紅色脈絡、探舊址肌理、訪先輩故事、悟信仰根基,以青春腳步丈量紅色熱土,用實干擔當續寫使命新篇。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抗日戰爭勝利浙江受降紀念館合照。溫陳含煜 供圖
社會實踐的首站,實踐團成員們懷揣著無比崇敬之心,踏入抗日戰爭勝利浙江受降紀念館。這座全國唯一全面反映浙江抗戰的綜合性紀念館,宛如一部立體的浙江抗戰史書,靜靜佇立,等待著人們翻開那段烽火歲月。
走進館內,珍貴史料與復原場景相互交織,將往昔烽火歲月真實還原。成員們的目光,被一件件承載歷史重量的文物、一幅幅飽含熱血與苦難的畫面吸引。在“浙江抗戰英雄”展區,孫曉梅等先烈的事跡,似熊熊火炬,瞬間點燃成員們心底的愛國熱忱。大家圍攏在展陳前,仔細端詳、輕聲交流,把歷史細節一一銘記。那些為家國舍生忘死的故事,在交流中愈發清晰,化作紅色記憶,深深烙印在每個人心間。成員們默默立下誓言,要以家國情懷為火種,傳承紅色薪火,讓先輩們的精神,在新時代繼續照亮前行之路。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紅色基因典范”陳為民合照。溫陳含煜 供圖
離開抗日戰爭勝利浙江受降紀念館,實踐團輾轉來到因《富春山居圖》聞名的黃公望村,這里正以文化為筆、生態為墨,勾勒鄉村振興新畫卷。隊員們漫步于村中,探尋鄉村發展脈絡。從依托獨特山水文化資源,打造文旅產業新亮點,到深入挖掘紅色底蘊,讓紅色精神賦能鄉村治理,努力找尋“紅色+生態+文化”融合發展的可行路徑。
走訪過程中,實踐團成員有幸結識陳為民——這位連續兩年獲評富陽區最美老干部,還榮獲富陽區首屆最美退役軍人、浙江省最美助力之星、富陽區第六屆道德模范等多項榮譽的優秀人物。在與陳為民交流時,他講述起從軍營到鄉村的經歷。他用行動詮釋:英雄并非憑空而來,而是認準責任,以黨員擔當和軍人韌勁,在平凡日子里干出分量,為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初心使命,寫下生動注腳,也讓實踐團成員對鄉村振興與紅色傳承的融合,有了更深感悟。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龍門古鎮牌匾前合照。溫陳含煜 供圖
又一日,實踐團踏入龍門古鎮。實踐團成員們穿梭于卵石古街,在孫氏宗祠聆聽孫權家族的故事,觸摸歷史沉淀的溫度。在黨建三館,挖掘紅色印跡,感受先輩的家國情懷。循著紅色印記,隊員們探尋孫曉梅故居,舊居內的陳設、史料,重現這位革命女杰投身抗日、英勇就義的壯烈人生。駐足凝視間,先輩為家國舍生忘死的信念,深深震撼著實踐團成員們的內心。
不止于回溯歷史,實踐團還主動融入古鎮煙火。穿梭深深街巷,與往來游客暢聊,發放問卷、開展采訪。從東吳戰馬民俗的代代相傳,到民宿產業發展的瓶頸困惑;從米酒面筋承載的日常煙火,到紅色文化在當代的傳承延續,成員們以青春視角,記錄古鎮往昔與當下。這些調研所得,化作解碼龍門歷史與現實的密鑰,讓大家對古鎮“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文旅發展”的融合路徑,有了更鮮活認知,也讓實踐之行,在回望與探尋中,愈發厚重而充實。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東梓關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合照。溫陳含煜 供圖
暑期社會實踐行程過半,實踐團成員奔赴東梓關村。悠悠富春江畔,這片因“千萬工程”實現華麗蛻變、借杭派民居聲名遠播的美麗鄉村,如一部立體書卷,攤開抗戰歷史記憶與特色民宿經濟蓬勃發展的精彩篇章。村史館中,訴說著村落的歲月與抗戰后方的家國情愫;安雅堂里,沉淀著中醫文化底蘊;杭派民居的白墻邊,綻放著設計巧思與鄉村振興的星芒。
在黨群服務中心,實踐團與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群展開對話。回溯發展歷程。談及困境,李群坦言,疫情后旅游同質化致客流減少、實體店經營維艱,加之扶持資金收緊、審批流程繁瑣,是當下發展的“絆腳石”。而展望未來3-5年,全村28家民宿已加盟富陽民宿協會,借區域資源共享分流大型團隊客流,后續還將鼓勵更多村民參與,激活民宿經濟活力,讓節假日向好的生意態勢持續拓展。這場交流,讓實踐團深切感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讓我們觸碰“千萬工程”的時代溫度,聆聽東梓關村的紅色故事與振興脈動,讓文化傳承與鄉村發展交織共鳴。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中國共產黨富陽歷史館合照。溫陳含煜 供圖
7月1日,在建黨104周年的特殊時刻,實踐團踏入中國共產黨富陽歷史館,開啟紅色精神溯源之旅。踏入館內,醒目矗立的中共富陽小組成立雕塑,瞬間將大家拉回風云激蕩的往昔。館內珍貴史料與生動展陳,如一部立體史書,鋪陳開富陽黨史的輝煌長卷。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星星之火,到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的奮進浪潮,再到新時代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生動實踐,成員們在陳列的文件、影像里,觸摸信仰的溫度,感悟黨帶領富陽人民披荊斬棘、逐夢前行的偉大征程。
踱步至“紅色富陽·革命先驅”展區,先烈的故事如磁石般吸引眾人。成員們駐足凝視,先輩們堅定的信仰與無畏的勇氣,似熾熱火焰,點燃心中敬意,更明晰紅色基因傳承的分量。在“新時代奮進足跡”板塊,富陽在生態保護、產業創新、民生福祉等領域的突破,成員們深切體會到,黨的創新理論如何在富陽落地生根,化作發展實績。這場紅色之旅,讓信仰的力量融入青春血脈,激勵實踐團以青春之姿,傳承紅色基因,續寫時代華章。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郁達夫故居管理員合照。溫陳含煜 供圖
從中國共產黨富陽歷史館的紅色洗禮中走出,實踐團一行沿著富春江畔,奔赴郁達夫故居,探尋文豪筆下的家國情懷。
踏入這座古樸宅院,厚重的歷史感撲面而來,仿佛推開了時光之門,闖入一段波瀾壯闊又熱血豪情的歲月。昏暗書房里,泛黃手稿上的字跡,仍帶著滾燙的家國憂思,似在無聲訴說;陳列舊物間,仿佛能窺見郁達夫以筆為劍,刺破黑暗的往昔。“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郁達夫的話語,跨越時空,今日讀來依舊振聾發聵。
實踐團成員深知,傳承郁達夫精神,不只是銘記歷史,更要將這份赤子之心,融入當下學習與生活。以青春為筆、汗水為墨,踐行時代使命,讓紅色火種,在新時代綻放更耀眼光芒,讓文豪的家國情懷,在年輕一輩的傳承中,續寫嶄新篇章。
此次社會實踐之旅,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國際商學院“傳承紅色基因,踐行時代使命”赴杭州市富陽區暑期社會實踐團成員們通過走訪受降紀念館、黃公望村等多地,追溯紅色記憶、探尋鄉村振興路徑,并在建黨104周年節點走進中國共產黨富陽歷史館、郁達夫故居等進行觀展、交流、調研。在這過程中,成員們觸摸信仰溫度,感悟先輩家國情懷。收獲了歷史知識與精神力量,堅定了傳承紅色基因、踐行時代使命的決心,誓以青春實踐書寫擔當。(通訊員溫陳含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