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步邁向教育強國之路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實現了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的歷史性跨越。這一偉大進程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展現了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文化傳統,也為當代青年成長成才提供了廣闊舞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突飛猛進。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職業教育蓬勃發展,教育公平不斷推進。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在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決定著人類的今天,也決定著人類的未來。"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教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戰略地位。
中國教育史上涌現出眾多杰出的教育家,他們的教育思想至今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孔子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陶行知倡導"生活即教育"的實踐精神,蔡元培主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這些教育家的思想精華與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念一脈相承,共同構成了中國教育發展的精神譜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這些寶貴遺產,推動教育事業創新發展。
當代青年是教育強國建設的主力軍和受益者。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廣大青年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一方面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要勇于創新創造,在科技攻關、鄉村振興、文化傳承等各個領域貢獻青春力量。教育不僅傳授知識,更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建設教育強國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統籌推進。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完善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要推進教育數字化,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要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通過這些舉措,推動我國教育質量整體提升,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朱麗偉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在文物守望中尋找文化自信的根基
- 本文通過電視劇《護寶尋蹤》為切入點,探討了文物保護與文化自信的關系。分析了文物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承載著民族精神和文化傳承的深
- 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