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山東事發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的“追光”實踐團隊走進大眾日報社,圍繞“新媒體視域下新聞專業主義發展“主題開展深度調研。團隊成員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參與觀察等方式,深入探究省級黨媒在媒體深度融合過程中的創新實踐。

在融媒體指揮中心,調研團隊目睹了“大眾智媒”系統的運作場景。AI輔助寫作、智能校對、數據可視化等新技術應用讓成員們印象深刻。“我們自主研發的黨媒推薦算法,既考慮傳播效果,更注重內容的社會價值。”技術負責人介紹道。
團隊成員潘云博注意到,大眾日報在AI應用上采取分類施策:氣象、股市等程式化報道由AI生成,而重大主題報道則堅持“人機協同”,確保內容品質。“這種審慎的態度體現了專業媒體的技術倫理。”潘云博在調研筆記中寫道。
隊長楊璇記錄下一個細節:為制作《老照片新故事》專題,編輯團隊花費兩周時間考證歷史細節。“在追求快節奏的新媒體環境中,這種對專業的堅守令人敬佩。“
“四個一體化“改革成為調研重點。大眾日報打破報、網、端界限,構建起“策采編校發傳評“的數字化閉環。團隊成員邱俊鳳發現,新型考核體系不再簡單以發稿量論英雄,而是綜合評估內容的全網傳播效果和社會影響力。
“記者現在要身兼內容策劃、社群運營等多重角色。”一位90后記者坦言轉型壓力。對此,大眾日報通過常態化培訓、項目制協作等方式,推動全員向全媒體人才轉型。
“這次調研讓我們看到,新聞專業主義在新媒體時代既需要堅守內核,更要創新發展。”楊璇總結道。團隊建議,媒體融合應進一步加強技術賦能、培養復合型人才、完善行業自律機制。
據悉,該團隊將整理形成萬字調研報告,為新聞教育改革提供實踐參考。帶隊老師表示:“希望同學們通過這次實踐,深刻理解媒體人應有的專業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