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產教深度融合,開拓學生的專業視野,5月16日,泓凈科技團隊踏入彤程電子材料(鎮江)有限公司,開啟了一場探索現代化工生產流程與環保技術應用的社會實踐之旅。此次活動聚焦智能制造與綠色工藝,對企業頗具創新性的生物菌群廢水降解技術展開深度調研,揭開了化工行業綠色轉型的神秘面紗。
一邁入廠區,高度自動化的生產鏈便令人眼前一亮。走進中央控制室,大屏幕上2000多個工藝參數如跳動的數字精靈,實時閃爍。DCS系統如同精準的指揮家,嚴密調控著反應釜的溫度、壓力等關鍵指標。在廠區技術人員的帶領下,同學們依次參觀了原料預處理、催化合成、成品精餾等核心生產車間。那些高效運轉的自動化流水線設備,與精準無誤的中央控制系統,徹底改寫了大家心中傳統化工“高能耗、高污染”的陳舊標簽。“借助實時數據監測,我們能動態優化反應條件,將資源浪費降至最低。”技術人員的講解,讓大家對現代化工的智慧生產有了直觀認知。
在廢水處理中心,曝氣池里氣泡翻騰,奏響綠色生產的獨特樂章。企業環保工程師透露,這里日均處理廢水500噸,COD去除率常年穩定在98%以上。而實現這一驚人成績的核心,正是特制的復合菌群——經過精心篩選培養的硝化菌、反硝化菌與特殊降解菌,宛如一支默契十足的“環保特工隊”,它們構建起共生體系,能將苯系物、醛類等有毒物質精準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與傳統化學處理法相比,這項生物降解技術每年可節省藥劑成本超200萬元,且完全杜絕了二次污染的隱患。
在環保處理區,泓凈科技團隊著重考察了工廠的廢水處理系統。不同于傳統化學中和法,這里采用的生物菌群降解技術,以培育特定微生物群落為“武器”,將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轉化為無害物質。同學們親眼見證,渾濁的工業廢水在多級生物反應池的“魔法”處理下,逐漸褪去污濁,變得清澈透明,最終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這些微生物就像‘看不見的清潔工’,不僅效率驚人,還大大降低了二次污染風險。”一名學生發出由衷感嘆。據了解,該技術每年可減少200多噸化學藥劑的使用,處理后的部分水體還被回用于廠區綠化,形成了資源循環利用的綠色閉環。
參觀途中,同學們還發現實驗室正在進行菌種定向進化實驗。據悉,企業已與多所高校攜手共建“微生物治理聯合實驗室”,借助基因編輯技術,不斷提升菌群的環境適應性。這種“校企協同創新”模式,如同一顆火種,點燃了不少學生的科研熱情。有同學興奮地表示:“原來化工專業的未來,不僅存在于轟鳴的反應釜中,更藏在顯微鏡下的微觀世界里。”
此次實踐活動,徹底顛覆了學生們對化工行業的傳統認知,生物技術與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彰顯出產業升級的強勁動力。李莉博士指出,這類實踐活動對培養既精通工藝原理,又具備強烈環保意識的新時代工程人才意義重大。企業方也明確表示,將持續開放實踐平臺,與高校攜手探索綠色化工更多的可能性,共同書寫化工產業綠色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