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踐概述
本次暑期社會實踐取得豐碩成果,14支隊伍歷經兩個月實踐,深入福建省多地,走訪了斌溪村,漳浦天福茶博物院等8個鄉村與文化實踐點,同時對外語加傳統文化,外語加課堂,外語加宣傳等特色項目進行了實地考察與調研。形成調研報告和匯編28篇,發布逾百篇推文,被中國新聞網,福建省僑聯等多家主流媒體報道,瀏覽總量突破10萬次,通過圖文,視頻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宣傳本次實踐成果。寒假期間,學院響應學校號召,開展以青春之名赴家鄉之約主題實踐活動,設立8支實踐隊伍。實踐內容豐富多樣,包括實地參觀,訪談,線上分享會,清掃街道,社區服務,醫院導診等,深入了解海洋,茶文化和春節民俗文化。實踐隊通過雙語宣講,視頻制作,插畫等形式進行宣傳,有效促進文化傳承與社會服務,展現青年擔當,為社會注入正能量。
二、實踐回顧
1、暖風支線
希望和微光飄浮于田野之上,少年人的理想交織于夏日蟬鳴。多彩青春,筑夢松山暖風支教署期社會實踐隊在福建省羅源縣松山中學的15天支教活動里,開設了20門特色課程,涵蓋基礎學科和趣味課程,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和興趣所在,用音樂,武術,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為同學們帶來美的浸潤,播下理想的種子。通過開展趣味運動會,親子合作植物拓染,家訪等活動,增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增進了親子之間的溝通與理解,促進了家校共育。

科技賦能教育,暖風點亮未來。暖風育桃李,云端織錦繡暖風支教線上實踐隊與福建省晉江市永和鎮錦石小學成功對接后,通過科技的力量,跨越地域限制,推動教育資源的共享,縮小城鄉,區域間的教育差距,讓知識的光芒照亮每一個角落。12名支教老師在15門課上注重課程的互動性與趣味性,通過線上平臺實現師生之間的即時交流,讓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2、文化支線
青燈黃卷照千秋,薪火相傳守初心。譯韻八閩——八閩文化翻譯與傳播實踐隊用雙語講述八閩大地的故事,將八閩文化融入現代傳播。 隊員們走訪福建省寧德市福鼎,漳州市薌城區, 福清市等地,深入挖掘八閩文化的豐富底蘊。從歷史文化遺址螺女廟,鎮國寶塔到傳統手工藝漳州窯瓷器,木偶戲,從民俗風情瓦磚古厝,青瓦屋頂到方言藝術歌仔戲,高甲戲,他們用鏡頭記錄下八閩文化的獨特魅力,用雙語翻譯制作視頻節目,以生動的畫面和詳細的解說向觀眾展示八閩文化的各個方面,為文化傳承留下生動影像。

外語標識規范化反映了城市治理水平和服務意識。尋找福州語言之美,規范福州外語標識實踐隊走訪福州市倉山區,鼓樓區的各街道,三坊七巷,福州地鐵及街道服務區等多地 收集標識條數達1000條,規范標識讓外國游客更好地理解福州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

探海韻尋福源——福建海洋文化體驗之旅實踐隊通過實地參觀、訪談和線上分享會,調研團隊深入了解福建海洋文化的多元內涵,包括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海洋民俗活動如請火,迎龍燈,海,媽祖文化等。溯年俗,品年味,探尋文化內涵實踐隊和春節的國際化傳播,讓世界看見中國紅實踐隊走訪福建寧德,福州,莆田,漳州,泉州等,通過走訪社區,參觀博物館,體驗傳統習俗如舞龍舞獅,手寫春聯,祈福活動等,調研春節文化的內涵與當代價值。結合英語專業特色,用雙語向社區居民宣講春節習俗。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傳統是創新的基石,創新是傳統的延續。
3、服務支線
小行大愛靜水深流,為善者能力有大有小, 善意并無差別,愛心涓滴成海。每一個平凡的個體,皆能展現自身的價值,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和溫暖。義路暖冬情,公益伴你行實踐隊在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三明市永安市等多地用自己的愛浸潤社會的小角落, 幫困難兒童建檔立卡,幫助家鄉清掃大街,去當地醫院做導診員,去圖書館中做志愿者。

福州南站青春三下鄉志愿返家鄉志愿服務實踐隊面對乘客,主動上前,以親切問候開啟交流,針對不同需求迅速判斷,為趕車乘客規劃最短路徑并沿途護送。在車站高峰期緩解了車站工作人員的壓力,也為趕路的乘客能安心踏上路程。

三、結語
在過去的寒暑假期間,外院學子的社會實踐在外國語學院的統籌謀劃和全體指導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取得了斐然的成績。為學之實,固在踐履,同學們將繼續攜手并進,以更加昂揚的斗志和更加堅定的信念,書寫輝煌新篇。共同期待下一年的寒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共同努力下,實踐活動將取得更加卓越的成果,為社會帶來更多的積極改變,讓同學們的青春在社會實踐的舞臺上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