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大學傳媒學院“運河文化”實踐團“三下鄉”活動感悟
傳承運河底蘊 續寫文化新篇
8月8日—10日,2024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臨沂大學“行走運河沿岸,尋訪文化蹤跡”中華文化傳承實踐團來到聊城臨清市開展實踐活動。團隊成員通過動手參與非遺文物的制作、聆聽紅色故事、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等,從而增強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進一步傳承獨屬于聊城的文化印記。
運河古韻鑄魂,沂蒙精神共融
運河悠悠載文化,沂蒙精神映山河。8月8日“行走運河沿岸,尋訪文化蹤跡”暑期社會實踐團在聊城實踐活動的首站來到了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體會到了運河文化歷史的厚重與延續,理解到了沂蒙精神內涵的堅韌與無私,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多樣和融合。作為沂蒙學子,我們深切感悟到了運河文化與沂蒙精神之間的碰撞與交融。
傳承紅色文化,展現運河底蘊
運河滋養紅色文化,土地生長革命靈魂。8月9日實踐團來到聊城臨清市的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和清平縣委舊址進行實踐調研。在臨清,實踐團隊走訪了魏灣鎮,當地村民對紅色文化的保護和對革命先烈的緬懷令人動容。臨清市紅色文化歷史的見證,更是激勵青年前進的重要力量。此行過后,成員們紛紛表示要關注其傳承與發展,通過實際行動,讓更多人了解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
尋訪非遺記憶,賡續運河文脈
“臨清的磚,北京的城,紫禁城上有臨清”“行走運河沿岸 尋訪文化蹤跡”暑期社會實踐團于8月10日尋訪到了位于聊城臨清的非遺傳承--貢磚文化。社會實踐團成員首先跟隨著講解員的腳步參觀臨清貢磚博物館,了解貢磚的歷史與制作工藝,親自見證貢磚的制作過程。團隊成員親手體驗制坯、晾曬等工序,采訪了多位制磚工人,深刻的感受工匠們的辛勤與智慧。通過此次參觀游覽,實踐團成員深刻地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與意義。臨清貢磚與運河文化在匠心傳承的道路上,讓歷史的光芒在新時代繼續閃耀
傳承紅色脈絡,運河映照初心
團隊成員踐行“兩個結合”的原則,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等,共同學習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紅色教育課程,革命先輩用熱血鑄就今天和平安逸的生活,工匠手藝人用精湛的技藝換來如今聲名遠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作為青年學生,應勤學文化,深耕人文沃土,讓紅色基因和工匠精神在每一代青年人心中生根發芽;應肩負責任,腳踏實地學習,傳承文化精髓,積極投身實踐,在創新中求發展,共同筑就美好未來。
作者:王志博 顧丹彤 程澤宇 韓冰潔 蔣德豪 劉文豪 來源:臨沂大學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零星土地難執筆,集約發展煥新生
- 為了深層次地研究不在地農戶土地承包權退出的經濟效應,于8月8日下午,南京財經大學財政與稅務學院學子組成了“耕夢轉型者”暑假調研團
- 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