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4年全國大學生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美麗中國,青春行動”青年綠色長征科考實踐活動的文件精神,為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導青年聚焦綠色科技創新、綠色科考研究、綠色生活方式等領域,遼寧大學綠舟生態實踐團帶領青年學子自覺投身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走進科研院所、觀測場站,走進社區、工廠等基層一線,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遼寧大學環境學院綠色長征科考實踐團隊——遼寧大學綠舟生態實踐團于7月14日—7月19日期間,深入北方防沙帶——彰武縣開展綠色長征科考實踐活動。在本次實踐活動中,團隊一行12人,走進研究所,走進社區,走進校園,走進企業,完成了生態考察,理論宣講,黨團教育,義務支教,社區服務等工作,并得到彰武團縣委,老城社區,遼寧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彰武氣象局等多家單位的支持。同時,依托于本次社會實踐,青年學子們走出校園,走進田間,切實了解綠色前沿科技,宣傳綠色環保理念,為美麗中國建設增添青春動力。
一、調研當地生態環境
為初步了解彰武縣群眾對當地治沙成果的了解情況,宣傳氣象防災減災知識,遼寧大學生態實踐團于2024年7月15日走進老城社區,與社區工作人員開展座談交流。座談會期間,團隊成員結合彰武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嚴峻的沙漠化程度,以宣講的形式向大家講解彰武縣常見的氣象災害,如龍卷風,沙塵暴,泥石流,洪水等的成因,預警以及災害發生時的自救措施,幫助社區居民更好地了解氣象災害,提高防范意識和自救能力。
同時,為更深入全面地了解當地氣象、治沙現狀、地形地貌等情況,團隊于2024年7月16日在彰武縣氣象局開展座談調研工作。通過本次座談,團隊成員了解到彰武地區地勢北高南低,呈簸箕狀,初步了解氣象局的日常工作,對氣象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氣象預警及防御措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團隊參觀了氣象觀測場,實地觀察諸如風速儀、風向標、濕度計等各種氣象觀測儀器,并明確了其用途及工作原理。通過本次座談調研,團隊深刻意識到氣象工作的重要性和復雜性,防災減災意識顯著增強。
二、走進遼寧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調研當地環境現狀,學習治沙新技術
彰武縣地處遼寧省西部,東西部為丘陵,北部為科爾沁沙地延伸地帶,因其特殊地理位置,長期受到風力侵蝕和人類活動的影響,該地區出現了嚴重的沙化現象。1952年遼寧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建成,開展固沙造林試驗研究。近年來,在無數科研人員的努力下,彰武縣林地面積由新中國成立初期18萬畝增加到212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9%提升至31.47%。同時,逐步探索出以灌木固沙為主、機械沙障為輔和前擋后拉、順風推進、分批治理的綜合治沙方法,將流動、半流動山丘轉變成固定沙丘,有效阻擋科爾沁沙地南侵,在遼蒙邊界帶上筑起一道生態安全屏障。
為深入學習固沙造林新技術,遼寧大學綠舟生態實踐團于2024年7月19日走進遼寧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在劉利老師的帶領下,走進萬畝松林、百草園、苗圃、瞭望塔等地,深刻體悟彰武縣在我國沙漠化防治、治沙樹種選育、樟子松人工林培育、退化防護林修復等研究領域做出的顯著貢獻,為遼寧、我國乃至世界荒漠化防治貢獻出強大力量。沙地變綠洲,幾代科研工作者的接力奮斗,盡顯大漠風流。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
1、在彰武縣小廣場開展“保護母親河,大學生在行動”宣講活動
2024年7月14日,我院師生到達彰武縣,為更好弘揚環境保護思想,團隊于小廣場開展“保護母親河,大學生在行動”之關于新污染物的知識普及和宣傳活動,將新污染物的來源、分類、危害、處理以及生活中常見的新污染物介紹給彰武的市民,使彰武的市民對新污染物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了解,有效弘揚和落實習近平新時代可持續發展理念。
2、在彰武縣民族園及小廣場開展“A4210”青年環保行動
常言道“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 ,為更好踐行低碳環保、綠色生活,遼寧大學綠舟生態實踐團于2024年7月16日至17日期間于民族幼兒園開展“A4210”青年環保行動,利用互動游戲、科普講解等多種形式使小朋友們理解為什么進行垃圾分類以及垃圾如何分類.
同時,團隊還在老城社區附近的街道、廣場上舉辦垃圾分類的宣講活動。在廣場上布置宣傳展板、分發垃圾分類相關資料。團隊成員耐心地向居民講述垃圾分類的必要性,通過創意順口溜(報紙破鐵易拉罐,回收加工再利用;剩飯剩菜瓜果皮,這些垃圾屬廚余;燈泡電池體溫計,有毒有害別忘記;舊衣瓷片和毛發,全都裝在灰桶里)幫助群眾進行垃圾分類。
通過本次實踐活動,團隊成員對垃圾分類的理解更為深入,在幼兒園老師的配合下,將用21天的時間幫助整個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形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團隊也將持續跟進這一環保行動,逐步擴大受益群體,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四、走進彰武縣第一黨小組傳承治沙精神
為全面感受彰武縣的治沙精神,遼寧大學綠舟氣象生態實踐團走進阜新地區第一個黨小組紀念館開展紅色學習。在這里,團隊成員了解到東北地區第一個黨支部—中共溝幫子鐵路黨支部的建立以及彰武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革命精神的傳承。“馬背電工”葛春、“最美志愿者”侯貴等杰出人士,無一不體現了彰武人民“矢志不移、永不退縮、默默無聞、甘于奉獻”的治沙精神,將自身利益融入到集體利益之中,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貢獻力量。
遼寧大學綠舟生態實踐團將以本次社會實踐活動為契機,持續加強產學研一體化建設,聚焦綠色科技創新、綠色科考研究、綠色生活方式,走進田間低頭,把論文寫在大地上,以實際行動助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建設,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