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三下鄉活動中,我收獲良多,雖然我是從小在農村長大,但是在本次調研我接觸到更多農村村官,更進一步了解到農村現狀所存在的問題。起先與鎮領導會面,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花門鎮政府對我們的熱情和重視,在接下來鎮領導的發言中,我們對花門鎮的實況與其現存在的問題有了更進一步了解也感受到政府們迫切希望花門鎮能夠得到發展進步。我們調研的第一站是大石玉村“魚生共養基地”,在工作人員的帶領與講解下,真實體會到現如今農村發展也已經走向高科技智能化,人們也越來越重視食品的“健康、綠色”。在與陳經理交流中不僅對當今社會“新農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深深感受到農村需要新血液的注入,更需要有更多新一代年輕人的投入。
隨后,第二站—春山村“花門豆豉生產基地”,在與當地村委交流中知道要打造一個好的品牌,始終要滿足三點:品質要好、要有個好的歷史故事、宣傳力度要搞好。從談話中能夠得知許多鄉賢不愿意留在家鄉發展,一是鄉村限制了他們發展,二是鄉村發展建設回報時間線太長了,農村發展很難帶動。他還說:“那些真正有能力的領頭羊不會僅僅留在鄉村發展,都是外出拼事業。”第三站—中坪村,在村書記的帶領觀看下,我不禁有些震撼這個村級書院的建成,村書記也表示這些建設發展都是村中鄉賢所資助的。在后期交流中他不斷強調一個鄉村要想發展好,村里的秩序管理好、村鄰關系處理妥當才是首當其沖的,其次號召鄉賢為家鄉做貢獻才能更進一步開展。第四站—珠江村,我們
十分認可其村書記的觀點——一個鄉村發展要先從村民的吃穿住行等基礎設施為根基,在打牢此基礎上再去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再慢慢去裝飾鄉村門面。不要過分注重門面上裝飾而忽略了鄉村的實際情況,這樣最后還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此次調研與村委們交流中,我們能感受得到這些村委們是實實在在希望能帶動鄉村發展,他們心系村民,同時也都以身作則為家鄉發展做貢獻。他們號召——希望國家在重視大力發展科技的同時,也要大力號召年輕人能返鄉發展農村。他們十分渴望能有更多的鄉賢、年輕人能夠回到家鄉為家鄉發展做貢獻。